信息技術的進步對供應鏈管理作出了重大影響。由於能令更多現成的信息更容易獲取,它為供應商提供了提高效率的缺口。但是,各種信息的格式顯示每一種都會帶來不同的影響,供應商著手建立或調整其供應鏈時明白這一點是有用的。
香港科技大學的張盛浩和張崎崚考慮了兩種信息活動類型的影響 - 信息共享及預訂信息 - 顯示它們可以改善供應鏈管理,雖則對供應商和零售商來說並不總是雙贏局面。
他們專注研究一個均衡的訂貨狀況,即供應商試圖理順需求而要求某些零售商在某些日子補充訂單,例如一個在星期一,另一個星期二,如此類推。當信息活動被納入這個模式之中,供應商便有能力進一步把需求均勻起來和管理妥當。
當信息共享出現時,零售商同意與供應商共享銷售點數據,因此供應商可以更加了解下游需求而作出相應計劃。一個例子可以是超市與莊臣共享數據。供應商的得益對於零售商而言成本甚小或幾乎沒有成本。
預訂信息是頗為不同的。零售商在一段時間訂貨,例如第一週,並在另一段時間,即第二週收貨。他們在此作出一些犧牲,因為不能即時補充需要,但是為著供應商能夠應付許多零售商的需求,這可能是必要的方法。實際上,它創造了一段緩衝時間,讓他們履行訂單要求。
那麼,這些方法在平衡排序方面有著什麼影響?作者表明預訂信息提供了最大的利益,雖然它絕對不是與信息共享相互排斥的。這兩種形式的信息活動可以携手合作帶來好處。
他們表示:「我們證明,當大量零售商作出預訂時,預訂信息要比共享信息優勝。此外,在要求交貨期增加或供應提前期相等地減少之時,供應商的表現成效是相同的。」
他們還著眼於優化補充序列。對零售商來說這並不重要,但對供應商而言它確實起了作用。供應商越快把貨送出,對他越有利,因為這表示他手上減持了存貨,而存貨需要成本。這表示某些零售商最好比其他的優先得到服務。
他們說:「我們的信息是:你通常想優先服務的零售商,是最少變化的訂單,以及大額訂單。如果這些訂單越早處理,供應商就不必在週期的餘下時間保留這些存貨。」
整體而言,雖然預訂信息可能令零售商在他們訂貨時減少了靈活性,對於整體供應鏈效率卻是有利的。作者們從該模式和隨後的測試中證明了此等效果,並為平衡訂貨系統內的信息活動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
BizStudies
信訊活動和供應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