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供应链管理作出了重大影响。由于能令更多现成的信息更容易获取,它为供货商提供了提高效率的缺口。但是,各种信息的格式显示每一种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供货商着手建立或调整其供应链时明白这一点是有用的。

香港科技大学的张盛浩和张崎崚考虑了两种信息活动类型的影响 - 信息共享及预订信息 - 显示它们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虽则对供货商和零售商来说并不总是双赢局面。

他们专注研究一个均衡的订货状况,即供货商试图理顺需求而要求某些零售商在某些日子补充订单,例如一个在星期一,另一个星期二,如此类推。当信息活动被纳入这个模式之中,供货商便有能力进一步把需求均匀起来和管理妥当。

当信息共享出现时,零售商同意与供货商共享销售点数据,因此供货商可以更加了解下游需求而作出相应计划。一个例子可以是超市与庄臣共享数据。供货商的得益对于零售商而言成本甚小或几乎没有成本。

预订信息是颇为不同的。零售商在一段时间订货,例如第一周,并在另一段时间,即第二周收货。他们在此作出一些牺牲,因为不能实时补充需要,但是为着供货商能够应付许多零售商的需求,这可能是必要的方法。实际上,它创造了一段缓冲时间,让他们履行订单要求。

那么,这些方法在平衡排序方面有着什么影响?作者表明预订信息提供了最大的利益,虽然它绝对不是与信息共享相互排斥的。这两种形式的信息活动可以携手合作带来好处。

他们表示:「我们证明,当大量零售商作出预订时,预订信息要比共享信息优胜。此外,在要求交货期增加或供应提前期相等地减少之时,供货商的表现成效是相同的。」

他们还着眼于优化补充序列。对零售商来说这并不重要,但对供货商而言它确实起了作用。供货商越快把货送出,对他越有利,因为这表示他手上减持了存货,而存货需要成本。这表示某些零售商最好比其它的优先得到服务。

他们说:「我们的信息是:你通常想优先服务的零售商,是最少变化的订单,以及大额订单。如果这些订单越早处理,供货商就不必在周期的余下时间保留这些存货。」

整体而言,虽然预订信息可能令零售商在他们订货时减少了灵活性,对于整体供应链效率却是有利的。作者们从该模式和随后的测试中证明了此等效果,并为平衡订货系统内的信息活动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