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全球金融危機過後,對首席執行官是否為公司增值的爭論又舊話重提。有的觀點認為,核心能力、公司產品品質、其他員工和利益相關人,甚至運氣等其他因素是決定公司績效的更重要的因素。但是迄今為止,能解決首席執行官價值問題的證據少得出奇。

主要障礙是如何衡量首席執行官對公司的影響。香港科大Sudipto Dasgupta及其研究夥伴Yuk Ying Chang和希志以一項首席執行官離職研究填補了這一空白,並「拍攝」了「之前及之後」的對比快照。他們發現,不錯,首席執行官的確至關重要。

此項研究評估了1992-2002年期間298名自動和被迫離職的首席執行官,它考慮了三個因素:股市對離職消息的反應,首席執行官隨後在管理人才市場上的成功度以及首席執行官離開後公司的績效。作者考查了這些因素如何與公司在首席執行官在任期間所取得的過往績效相關,以及首席執行官的薪酬相對於公司其他高薪高管如何。

他們說:「我們的結果與這一觀點一致:公司價值和績效的橫截面差異與不同首席執行官之間的能力差異相關。我們還發現了反對這一觀點的證據,即首席執行官之所有薪酬豐厚,是因為他們所處的位置便於他們從董事會榨取更好的報酬。」

實際上,股市對首席執行官離職的反應將首席執行官的能力與公司績效關聯起來。作者說:「一位能力較強、產生較高股票回報的經理離開公司時,股市反應較負面。」

過去的公司績效和首席執行官的薪酬也對首席執行官今後的職業生涯產生影響。來自績效較強的公司、薪酬較高的首席執行官,更容易進入公共或私人公司的管理職位。此外,在能幹的首席執行官離開後一到三年,公司的股市表現和營運績效都會下滑。所有這些加起來,說明管理能力是公司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

作者說:「研究結果認為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即公司績效的差異主要源於首席執行官以外的因素,如公司資產、其他員工、運氣等,同時研究結果證明首席執行官的薪酬反應了首席執行官對公司價值所作的貢獻。」

作者說,其多觸角研究方法的優勢是它為其他解釋留出了極少的空間。例如,人們可能會說,當公司的未來前景慘澹時,首席執行官「跳槽」或被迫放棄,但這並不能解釋經理隨後在勞動力市場的進步與過去薪酬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