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平行進口,特別是藥物進口,近年引發激烈爭論。平行貿易商從價格低廉的市場-如實行價格管制的市場-輸入藥物,再售予實行有限度價格管制或毫無管制的市場。這種形式的套戥令美國關注從加拿大平行進口的處方藥物的問題;在歐洲的自由價格市場,如德國、英國及瑞典,也有大量從西班牙、法國及義大利等實行價格管制國家進口或再進口的藥物。

美國是藥物等研發密集產品的主要製造國。它沒有價格管制,也不容許平行進口。近期美國國內辯論的焦點是,應否放寬像藥物這類的研發密集產品的平行進口限制。

對製造國消費者來說,平行進口使價格下降,而較低廉的價格似乎是好事,但製造國制藥業的反對聲音指出平行進口使價格下降以致來自知識產權的利潤減少,最終阻礙研發投資。然而,香港科技大學的黎麟祥教授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Gene M.
Grossman教授建立了一個模型,顯示平行貿易並不一定構成對制藥商利潤的威脅。

他們的論點建基於套戥與價格管制之間的互動關係,指出如果一個創新活動蓬勃的市場容許平行進口,反而可令其他創新活動不多但實行價格管制的國家調高價格。

原因是實行價格管制的國家不願意被創新國家的生產商拒諸門外:後者或會拒絕在價格受管制的市場進行貿易,因為他們不希望較便宜的平行進口貨物令產品在自己的國家甚至所有國際市場的售價下降。

他們指出:「在套戥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下,若生產商只在價格不受管制(或價格較高)的市場出售產品,或會比同時在兩個市場以受管制的價格出售產品賺得更多利潤。因此,如果製造國把禁止平行進口的制度修改為容許平行進口,外國政府為了確保能滿足本國消費者需要,將會調高受管制的價格。」

他們認為,事實上每當一個創新活動蓬勃的經濟體系撤銷對平行進口的限制,都會迫使創新能力較弱的貿易夥伴放寬價格管制。「通常創新能力較強的國家會從放寬平行進口中得益,創新能力較弱的國家則會承受一定損失。」

「當創新能力高的國家容許平行貿易時,會推動其貿易夥伴,包括是細小國家,放寬價格管制的上限,因為細小國家政策的影響力來自從較大市場中套戥獲利。如果這些國家不調高上限,生產商很可能決定拒絕銷售給他們。」

就算創新活動蓬勃的國家同時有多個創新能力較弱的貿易夥伴,同樣的情況都會發生。

作者表示這個模型反駁了制藥業指在本國實行平行進口損害其利潤的觀點,同時模型的推斷與平行貿易在歐洲發展後的情況吻合。法國、葡萄牙及義大利等低價格市場已放寬價格管制,調高價格至較接近歐洲平均的水準。

他們說:「很多人認為容許平行貿易會侵犯知識產權,以及令制藥業等研發密集產業的投資回報下降。我們不認同這個傳統的觀點,並已透過我們的研究顯示容許平行進口,反而可以增加創新活動的誘因。」

「我們的結論主要說明一個創新活動蓬勃的國家容許平行進口,會迫使創新能力較弱的貿易夥伴放寬價格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