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特别是药物进口,近年引发激烈争论。平行贸易商从价格低廉的市场-如实行价格管制的市场-输入药物,再售予实行有限度价格管制或毫无管制的市场。这种形式的套戥令美国关注从加拿大平行进口的处方药物的问题;在欧洲的自由价格市场,如德国、英国及瑞典,也有大量从西班牙、法国及意大利等实行价格管制国家进口或再进口的药物。
美国是药物等研发密集产品的主要制造国。它没有价格管制,也不容许平行进口。近期美国国内辩论的焦点是,应否放宽像药物这类的研发密集产品的平行进口限制。
对制造国消费者来说,平行进口使价格下降,而较低廉的价格似乎是好事,但制造国制药业的反对声音指出平行进口使价格下降以致来自知识产权的利润减少,最终阻碍研发投资。然而,香港科技大学的黎麟祥教授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Gene M.
Grossman教授建立了一个模型,显示平行贸易并不一定构成对制药商利润的威胁。
他们的论点建基于套戥与价格管制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如果一个创新活动蓬勃的市场容许平行进口,反而可令其它创新活动不多但实行价格管制的国家调高价格。
原因是实行价格管制的国家不愿意被创新国家的生产商拒诸门外:后者或会拒绝在价格受管制的市场进行贸易,因为他们不希望较便宜的平行进口货物令产品在自己的国家甚至所有国际市场的售价下降。
他们指出:「在套戥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若生产商只在价格不受管制(或价格较高)的市场出售产品,或会比同时在两个市场以受管制的价格出售产品赚得更多利润。因此,如果制造国把禁止平行进口的制度修改为容许平行进口,外国政府为了确保能满足本国消费者需要,将会调高受管制的价格。」
他们认为,事实上每当一个创新活动蓬勃的经济体系撤销对平行进口的限制,都会迫使创新能力较弱的贸易伙伴放宽价格管制。「通常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会从放宽平行进口中得益,创新能力较弱的国家则会承受一定损失。」
「当创新能力高的国家容许平行贸易时,会推动其贸易伙伴,包括是细小国家,放宽价格管制的上限,因为细小国家政策的影响力来自从较大市场中套戥获利。如果这些国家不调高上限,生产商很可能决定拒绝销售给他们。」
就算创新活动蓬勃的国家同时有多个创新能力较弱的贸易伙伴,同样的情况都会发生。
作者表示这个模型反驳了制药业指在本国实行平行进口损害其利润的观点,同时模型的推断与平行贸易在欧洲发展后的情况吻合。法国、葡萄牙及意大利等低价格市场已放宽价格管制,调高价格至较接近欧洲平均的水平。
他们说:「很多人认为容许平行贸易会侵犯知识产权,以及令制药业等研发密集产业的投资回报下降。我们不认同这个传统的观点,并已透过我们的研究显示容许平行进口,反而可以增加创新活动的诱因。」
「我们的结论主要说明一个创新活动蓬勃的国家容许平行进口,会迫使创新能力较弱的贸易伙伴放宽价格管制。」
BizStudies
平行贸易为生产商带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