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股票期權已成為員工薪酬方案的重要特徵。從1992-2000年,美國的員工股票期權值從110億增加到1190億美元,增長了10倍以上。其吸引力足夠明顯:它們向員工提供激勵,幫助吸引和留住合格員工,在身處財務困境的公司還能取代現金報酬。一項新研究表明還有另一個好處:它們可以是融資源泉,特別是對外部融資成本高的公司而言。

香港科大的Ilona Babenko和Yuri Tserlukevich及其研究夥伴Michael Lemmon說,股票期權對公司有吸引力,是因為在行權時,它們提供現金和稅務利益,並往往是在股價高、公司很可能有良好投資機會時行權。這意味著,對投資的需求高於內部資源時,公司能增加其投資。

作者考查了2000-2005年期間1,400多家公司的行權和投資,來證明這一點。通過行權賺取的資金與投資增加相關。

作者說:「根據我們的估算,在公司從員工行使股票期權獲得的每一元現金流入中,有0.34元被用於增加資本和研發支出。」這一效應對研發支出更顯著,並且大於通過發售優質證券所取得的資金。

不過,這一效應並非在所有公司都相同。投資需求大於內部現金流的公司,以及外部融資邊際成本較高的公司,他們的投資對期權相關的現金流更敏感。

作者還考慮了公司股票回購方法的影響。其他研究認為,關注每股收益的經理可能會把來自盈利性投資的資金用於回購股票,但這裏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和投資形成對照,在外部融資需求高的公司和邊際融資成本高的公司,股票回購與現今流入無關,但在容易取得外部融資的公司,則與收益呈正相關。」

「似乎對外部資本需求低的公司會把行權收益回饋給股東,而外部融資成本高的公司則用這些額外的現金流籌集投資。」

作者建議,員工薪酬方案的設計應考慮員工股票期權在為公司提供資金上所起的顯著作用。

作者說:「作為薪酬計劃的組成部分,間接向員工發行股票是一個重要的融資來源,對內部流動性有限的公司和資本市場成本高的公司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