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人們心甘情願地為同樣的商品支付不同的價格。原以為互聯網的出現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資訊,消費者因此就能找到最合算的交易,但實際情況並無改觀。

這一發現源自一項比較美國機票價格的研究,說明公司仍能對目標客戶運用定價策略促進其品牌形象。特別是每日低價(EDLP)策略,它具有驚人的彈性,甚至當它提供的價格並非現行最低價格時也不例外。

香港科大的冼志恒及其研究夥伴Ramnath K. Chellapa和S. Siddarth,通過聚焦美國定期航線的價格差別,得出這一結論。同一航班的價格常常是不同的,例如,休閒旅客和商務旅客有不同的緊迫度要求和靈活性。

作者證明,航空公司在其定價策略中利用這一事實,即使在互聯網這樣資訊豐富的環境中也不例外。他們辨別出兩個主要策略:EDLP策略以及HILO/PROMO策略。西南航空公司和捷藍航空公司遵循EDLP策略,面向經濟型消費者,而大多數其他航空公司則遵循HILO/PROMO策略,其價格通常高於EDLP,但按照某些特徵實行限時減價。

作者說:「此類策略很有可能影響到市場標價的差別,如果成功的話,還可能影響到交易價格的差別。」

他們考查了2004年某季度標示和交易的大約500,000張機票,結果證實了他們的觀點。按理消費者應能較輕易地比較網上標價,但在定價策略的推動下,即使網上標價也存在價格差別。

作者發現,這兩種策略的價格差別通常都隨著啟程日期的臨近和某些市場條件而增大,比如較大的集中度,較長的飛行距離,較高的航班頻次以及線路結構。

但是,當某一線路存在EDLP承運商時,這種差別降低了,原因是其他航空公司用降價來應對這種局面。

這些發現在標價及交易價以及網上和網下價格中都得到證實(雖然有證據表明一些網下價格的差別可能不像網上價格那麼大)。

這些網上調查結果表明,相信互聯網能降低價格差別進而降低消費者資訊不對稱,是錯誤的。作者指出,EDLP航空公司只有在一半時間提供最低價,這表明它們不僅依靠低價而且依靠持續性,成功地操縱了自己的價格形象。

作者說:「由於網上搜索成本低,人們可能會識破EDLP航空公司的花招,但比較而言,我們的研究表明,EDLP價格在市場上確實暢行無阻,這表明即使在網上市場,價格形式的策略也依然是奏效的。」

「這一點具有顯著的實踐意義,可以指導經理在與客戶溝通時,如何通過聚焦價格中的某些因素,形成價格形象。我們的研究也具有理論意義,因為它豐富了人們對組合定價策略如何影響定期航線市場價格動態變化的認識。在定期航線市場,一方面價格具有很高的波動性,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因為價格對比工具(比如網上旅行代理)而處於高度強勢的地位。」

作者建議,實行EDLP策略的其他販售商,比如沃爾瑪,不要顯著地調整其網上措施,來與Amazon.com等純網上零售商競爭,否則可造成直接對比。EDLP航空公司已經這樣做了,他們不在網上旅行代理那裏公佈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