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同样的商品支付不同的价格。原以为互联网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信息,消费者因此就能找到最合算的交易,但实际情况并无改观。

这一发现源自一项比较美国机票价格的研究,说明公司仍能对目标客户运用定价策略促进其品牌形象。特别是每日低价(EDLP)策略,它具有惊人的弹性,甚至当它提供的价格并非现行最低价格时也不例外。

香港科大的冼志恒及其研究伙伴Ramnath K. Chellapa和S. Siddarth,通过聚焦美国定期航线的价格差别,得出这一结论。同一航班的价格常常是不同的,例如,休闲旅客和商务旅客有不同的紧迫度要求和灵活性。

作者证明,航空公司在其定价策略中利用这一事实,即使在互联网这样信息丰富的环境中也不例外。他们辨别出两个主要策略:EDLP策略以及HILO/PROMO策略。西南航空公司和捷蓝航空公司遵循EDLP策略,面向经济型消费者,而大多数其他航空公司则遵循HILO/PROMO策略,其价格通常高于EDLP,但按照某些特征实行限时减价。

作者说:「此类策略很有可能影响到市场标价的差别,如果成功的话,还可能影响到交易价格的差别。」

他们考查了2004年某季度标示和交易的大约500,000张机票,结果证实了他们的观点。按理消费者应能较轻易地比较网上标价,但在定价策略的推动下,即使网上标价也存在价格差别。

作者发现,这两种策略的价格差别通常都随着启程日期的临近和某些市场条件而增大,比如较大的集中度,较长的飞行距离,较高的航班频次以及线路结构。

但是,当某一线路存在EDLP承运商时,这种差别降低了,原因是其他航空公司用降价来应对这种局面。

这些发现在标价及交易价以及网上和网下价格中都得到证实(虽然有证据表明一些网下价格的差别可能不像网上价格那么大)。

这些网上调查结果表明,相信互联网能降低价格差别进而降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是错误的。作者指出,EDLP航空公司只有在一半时间提供最低价,这表明它们不仅依靠低价而且依靠持续性,成功地操纵了自己的价格形象。

作者说:「由于网上搜索成本低,人们可能会识破EDLP航空公司的花招,但比较而言,我们的研究表明,EDLP价格在市场上确实畅行无阻,这表明即使在网上市场,价格形式的策略也依然是奏效的。」

「这一点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可以指导经理在与客户沟通时,如何通过聚焦价格中的某些因素,形成价格形象。我们的研究也具有理论意义,因为它丰富了人们对组合定价策略如何影响定期航线市场价格动态变化的认识。在定期航线市场,一方面价格具有很高的波动性,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因为价格对比工具(比如网上旅行代理)而处于高度强势的地位。」

作者建议,实行EDLP策略的其他贩售商,比如沃尔玛,不要显著地调整其网上措施,来与Amazon.com等纯网上零售商竞争,否则可造成直接对比。EDLP航空公司已经这样做了,他们不在网上旅行代理那里公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