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通常比相應的期權價格更高. 表面上看這種情況似乎有違邏輯。然而,權證受到頻繁交易者的青睞,所以,除價格外,還有其他因素在發生作用。香港科大的張處與畢業於香港科大的李鋼考查並發現了一些顯著的非價格因素。
他們證明,權證的流動性高於期權。長期權證的短期回報高於其相應的期權。
這些論斷的依據是一項以香港恒生指數(HSI)為標的的權證與期權的研究。從交易量看,香港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權證市場。在研究所涵蓋的2002-07這段時期,市場的每月成交額從70億港幣增加到3970億港幣。期權交易的增長步伐要溫和得多,從2002年的10.4億港幣增加到2007年的142億港幣。這已經扣除了權證價格較高的因素。
作者說:「權證的信用風險高於期權,所以在其他因素相等的情況下,權證的交易價格應該低於期權。但是我們發現,權證的價格往往高於期權。」
權證的交易量增加是在2001末年香港證監會放寬規則提高其流動性後發生的,在新的規則下權證發行商可以逐漸出售權證,而不必一次性售完。權證的最小交易規模也通常保持在期權規模的十分之一,因而助長了許多小投資者的投機性交易。
這種流動性的增強促使作者考查與流動性相關的各種指標,檢驗流動性增強是不是造成價格變動的因素。他們考查了買賣差價、交易量、成交率、合約規模和Amihud的流動性測量指標,並發現衍生品具有流動性更高、短期利潤更高的優勢。成交額對結果至關重要。
作者說:「結果表明,儘管權證的買入價格較高,但權證的短期持有回報率大多高於期權。隨著持有期延長,權證和相應期權的回報差異收窄。最終,期權的回報變得高於權證。」
他們考查的持有期從一天到四周不等。隨著持有期的增長,買賣差價的重要性減弱, 而初始價格對盈利變得更為重要。
作者說:「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交易成本不同,兩種現金流相似但價格不同的資產就可共存於市場,流動性更強的權證市場適合投資者的短期交易需要。」
「這類投資者應從事權證交易,因為交易成本較低;持有期較長的投資者則應從事期權交易,由於初始價格較低,往往有較高的回報。」
BizStudies
為何權證比期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