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資產市場的流動性隨時間發生劇烈變化 - 這一事實在最近的金融海嘯中變得顯而易見,可謂慘痛之至。「流動性」可以定義為買賣一定數量資產的價格影響。「流動性」是非流動性的反面,並在2008年期間急劇下降。

直到最近,以實證方法檢驗流動性為什麼在市場層面發生變化一直都有局限性。香港科大的Mark S. Seasholes及其研究夥伴通過研究紐約股票交易所(簡稱「紐交所」)做市商的頭寸和交易收入,來彌補這一差距。在紐交所,做市商也被稱為「專家」。Seasholes及其研究夥伴用專有資料計算專家的總持倉(頭寸)和專家的總交易收入。

專家的持倉和交易收入能預示市場流動性的未來變化。如果專家今天持有大量有風險的頭寸,那麼來日流動性就會下降。如果專家最近虧損了,那麼來日流動性也會下降。流動性下降以較大的買賣差價測量,即買賣一定數量股票的較大成本。作者寫道:「當專家發現自己有較大頭寸,或其持倉虧損時,在隨後的日子裏,有效差價就會顯著增大。」

持倉和交易收入預知未來流動性的效應不是線性的。作者發現,「當任一方向的持倉都特別大時,做市商可能會受到更多約束,並需要更多的補償來提供流動性。資料揭示了這種非線性的有力證據。在有代表性的日子,總持倉每增加1億元,意味著第二天整個市場的有效差價將(擴大)。但是,當持倉高於第75個百分位時,差價對持倉的敏感度增加一倍以上。」

簡言之,該文的第一個結論是:金融仲介機構可影響資產價格和資產流動性。一個健全的市場,擁有具備穩健財務狀況的參與者,可能因為仲介機構而承受價格與流動性的下降。最近的金融海嘯正好提供了這一效應的實例。金融仲介機構(銀行)在抵押貸款和CDO等投資上發生了虧損。這種虧損使銀行減少其日常活動。隨著銀行放款枯竭以及交易變得稀少,原本與抵押貸款無關的資產的價值開始下降。

作者還將專家公司歸入子組合,以便更好地認識仲介機構的作用。在樣本期間發生了大量兼併,到研究結束時只剩下七家專家公司。除兼併外,專家公司還有不同的所有制結構。一些公司由法團擁有,還有一些則是合夥制。作者假設,法團所有制結構提供相當大的「金融緩衝」,有助於改善專家對市場流動性產生的影響。

作者說:「就流動性對持倉和交易收入的敏感度而言,專家擁有的公司甚於法團擁有的公司。當專家擁有的公司與法團擁有的公司兼併時,這種敏感度就會減弱,這與巨富投資者放鬆融資約束是一致的。」

「我們的結論應該普遍適用於其他市場結構。2007年以來,專家(在紐交所的)重要性大幅下降,但其他流動性提供者,如定量對沖基金,已經取代了他們的位置,並面臨著同樣的融資約束。實際上,鑒於2007-08年美國信貸緊縮,融資約束目前可能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