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者常常需要在得失之間作出抉擇。已有大量研究致力於探討人們在各種有風險的選擇之間如何做出抉擇,以非此即彼的情形即得或失為重點。但是香港科大的麥雅仕和George Wu認為這種方法可能並不符合現實情景。
他們說:「在真實世界中,大多數決策是混合式賭博,同時存在得與失的可能性。」
「以前的研究所做的基本假定是,得和失的評估是可以分割的。這等於是說,混合式賭博是通過將得與失兩部分的估計相加來評估的。但是,我們證明,對得失分割性所必需的雙匹配公理具有系統性違背現象。」
通過涉及數百人的數十次試驗,他們證明,在混合式賭博情景中,人們不一定選擇概率差額最佳的選項。
例如,在一個試驗中,參與者需要在H和L兩個結果之間作出選擇。H獲利4,200元的概率是0.50,損失3,000元的概率也一樣。L獲利3,000元的概率是0.75,損失4,500元的概率是0.25。
雖然L的獲利概率要大得多,損失概率要小得多,但52%的參與者選擇H。
但是,當人們分別面對得與失的概率時,選擇L的人數遠遠超過選擇H的人數。在34次試驗中,有28次試驗出現這種在混合式賭博試驗中選擇H的模式以及在單選試驗中選擇L的模式。那麼為什麼參與者在兩種情形下沒有都選擇L呢?
作者說:「當人們面對這樣的問題,對概率完全不敏感時,H似乎優於L,這是因為獲利4,200元這一最佳結果的金額高出獲利3,000元這一最佳結果的金額。H的最壞結果是3,000元,好於L的最壞結果4,500。」
作者還開展了更為複雜的試驗,提供混合式賭博、必然得失以及得失賭博等選擇,結果進一步支持這一觀點,即人們在混合式賭博情形下對概率的敏感度較低。
他們認為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情感」即情緒解釋。作者說:「在損失原本就充滿情感色彩的情況下,可能對獲利產生'溢出'效應,此時,混合式賭博引發情感思維,而非計算思維。這種思維定勢會導致人們降低對混合式賭博相對于單域賭博的中間概率差異的敏感度。」
另一個解釋是認知解釋。得與失由大腦的不同部位處理。因此,要求人們選擇得失,在認知上就好比要求他們比較蘋果和桔子。
作者認為,更多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認識各種在其稱為未經充分研究的混合式賭博選擇域中發生作用的各種力量。
BizStudies
當賭徒下錯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