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許多公司都熟知,減低經理與市場之間的訊息不對稱可能對公司有益處。尋求外部融資或報告較高收益增長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財務訊息。披露訊息的行為也已証明對股價有正面影響。它還與更好的企業治理與CEO股份所有權制相關。

鑒於以上種種,透露訊息的方式中有著利害關系。1995年「証券訴訟改革法」鼓勵管理層自願公佈收益預測。但許繼偉及其研究伙伴Steve Matsunaga和Dale Morse認為,會計中的保守傾向也能起到減低訊息不對稱的作用。

作者說:「保守的會計做法能減低訊息不對稱和對未來收益猜度的不確定性,因而可以取代管理層的預測。」

「這是通過在收益數字中加速負面訊息的披露做到的。保守的財務報告被操控、進而虛報收益的可能性也得以減低。同樣,保守傾向通過預見所有損失,提高了收益的可預測性,從而降低了是否會實現損失的未來不確定性。」

作者分析了1997-2002年期間2,244家公司的數據,來証明這一觀點。這些公司在此期間公佈定量預測的次數中位數是五次。其他研究建議,保守的會計做法會導致經理公佈更多預測,以便糾正收益意外低的概率以及分析師對此作出的反應,但作者發現情況大相徑庭。

他們把市值與賬面值比率、應計項以及庫存、研發和廣告儲備金的組合,與預測值對比,來測量每家公司會計系統的保守傾向。他們還組合這些數據,勾勒出一個總體狀況。他們說:「總體來看,有証據表明,保守傾向降低了管理層的預測頻率。」

此外,保守傾向還影響到預測的具體性和及時性。當經理面對較低的訊息不對稱度或較低的法律成本時,他所面臨的訊息需求量也較低,因此公佈的預測會降低具體性(例如,公佈範圍預測而非點預測),研究結果証實了這一點。

對壞消息作出反應的及時性也受到影響。由於保守的會計做法加速了財務報告中壞消息的確認,所以減低了訊息不對稱性。它也減低了感知的訴訟風險,從而降低了經理用預測報告搶先公佈壞消息的需要。盡管保守傾向減少了對好消息和壞消息的預測,但其效應對壞消息顯著較高。

作者說:「我們發現了這樣的証據,即保守傾向通過減低市場中的訊息不對稱性和減低管理層扣壓壞消息的法律風險,來影響預測決策。這種降低又進而改變了管理層的預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