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管理發展基金(EFMD)總幹事Eric CORNUEL細訴教育界如何能對綠色事業發展發揮獨特而重要的貢獻

綠色金融及綠色投資的發展,有賴大眾、企業和教育工作者各盡其職,各顯其能。

國際非牟利組織歐洲管理發展基金(EFMD)專門為世界各地商學院及學府進行認證,總幹事Eric Cornuel教授表示,工商管理學院所肩負的責任尤為重大。

Cornuel稱:「商學院是培育未來教育界領袖、管理層及企業家的搖籃,而這些人才對實踐社會責任及環境公義責無旁貸。」

他解釋,正因如此,商學院必須在道德、可持續發展及社會責任等議題上立場清晰,同時增進學生對道德行為、企業責任和尊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商學院可成為示範階模

Cornuel補充,一眾商學院正審視其研究成果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關聯性及所產生的影響,此舉可以成為示範階模。

「我們有必要衡量商學院有否好好履行公民責任,有否在其課程、研究和內部管理操守中盡力顧及社會議題。」

有充分證據顯示,綠色金融及綠色投資是經濟模式轉變下的必然產物,反映出企業不止再一味追逐最高的股東回報。各界逐步認同企業應對社會應更積極發揮正面影響。

由美國大企業行政總裁組成的商會Business Roundtable發表的最新《企業存在目的聲明》(Statement on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由逾180名行政總裁簽署,共同承諾將基於所有持份者的利益而管理公司。

增加綠色投資

除此之外,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的數據,環球可持續或綠色投資的總額至少達30.7兆美元,而隨著各地政府推出更嚴格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此數字將不斷攀升。

多個政府亦在財政政策方面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以促進可持續融資的發展。這些政策包括把私人資金引流至實現氣候中和經濟的投資,向企業提供指引,指導其如何匯報自身業務對氣候影響,以及建立統一的分類體系和對可持續發展活動進行分類。

大學同樣擔當重要角色。以英國劍橋大學為例,該校總值35億英鎊的捐贈基金,將在未來十年從化石燃料企業撤資,務求確保直至2038年,基金所投資的所有公司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均為零。

Cornuel說:「就企業社會責任和綠色金融而言,必須把紙上談兵的企業傳訊策略擲地有聲地轉化為行動和成效。」

確立正面的ESG影響

現時,ESG(環境、社會和管治)因素往往與企業社會責任綁定,後者設有明確框架,方便企業在營運層面透過企業策略進行改變。

Cornuel指出:「基金公司可藉著綠色金融,把資金引導至能產生正面ESG影響的資產。」鑒於此領域的產品並無統一的衡量體系,因此具有較高透明度、更易問責,績效指標亦較為清晰。

由於大眾環保意識日益高漲,因此企業需在發展藍圖中正視ESG因素。

「當今世代的學生嚮往投身有盈利能力的公司之餘,更希望加入擁有良好理念的公司。他們希望公司所從事的工作能令其全情投入,並對其組織、項目或所參與的行動感到自豪,與以往學子的追求不同。」

至於商學院方面,又該如何向學生提供培訓,造就他們成為建設綠色未來的領袖呢?

他表示,全球各地的商學院均須向學生灌輸可持續發展的思維,而僅僅開設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選修課程遠不足夠。

他說:「學校的文化、管治、營運、課程以至研究,無一例外要建基於道德、可持續發展和負責任原則。」

歐洲管理發展基金的角色

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構建了嚴謹的品質改善體系,積極力求達致上述目標。該體系提倡現今企業實務守則的制定必須考慮現實的社會及環保問題。申請認證的機構及企業必須恪守全套品質標準和改善流程,方可獲得認證。

基金旗下共有954名機構會員,涉及30,000名企業管理及業務開發專業人士,業務遍佈全球92個國家。基金務求透過其網絡聯繫和各種活動、認證服務和業務拓展,以及國際性合作項目等工作推動變革。

Cornuel建議各商學院參考全球負責任領導計劃(Globally Responsible Leadership initiative)所撰寫的《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the World》,當中強調教育制度必須進行多個層面的改革。

商學院應在個人層面培育學生成為又責任感的領導人才,在組織層面引領企業從以利潤為目標轉為以大眾整體利益為重的思維模式。最後在制度層面,管理教育應積極促進經濟體系改革,從而造福社會,改善環境。

Cornuel說:「教育機構可多管齊下,透過教學、與本地企業及社群合辦項目等一系列途徑,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為環境帶來積極改變。」

「若世界無法正常運作,企業遑論成功,工商管理教育亦無法獨善其身。」

商學院是直接培育未來教育界領袖、管理人員及企業家的搖籃,而這些人才對實踐社會及環境公義責無旁貸
歐洲管理發展基金總幹事Eric Cornuel

推進可持續發展未來

歐洲管理發展基金致力協助實踐有關人權、負責任管理、道德、企業可持續發展、兼容經濟、滅貧和緩減氣候變化的目標。

全球負責任領導計劃(GRLI

2003年,歐洲管理發展基金與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簽訂了夥伴協議,成立「全球負責任計劃」,後稱「全球負責任領導計劃」。此國際社群以推進負責任領導原則為己任,深入參與相關工作,成員雲集全球公司及教育機構,以計劃整體的影響程度為成效的衡量依歸。

歐洲管理發展基金的品質改善體系(EQUIS

此國際認證體系於2013年建立,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成為首個透過認證標準肯定企業負責任管理事宜的認證機構,旨在鼓勵企業重視道德、可持續發展及負責任管理的議題,在企業管理行業積極引領變革。

商學院影響力體系(BSIS

此體系由歐洲管理發展基金及FINEGE共同創辦,利用數據系統計算一家商學院為當地環境帶來的實質和無形價值。商學院影響力體系第六部分的評估準則聚焦於社會影響,評估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環境管理及促進多元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