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許淑嫺剖析香港如何能晉身成為主要的綠色投資之都。
與歐美地區相比,亞洲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縱然仍需急起直追,但區內的綠色金融發展實際上已日益蓬勃。
香港交易所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兼董事總經理許淑嫺表示,本港在帶領區內綠色金融變革上已萬事俱備,發展可望蓄勢待發。
許淑嫺相信,推動香港發展為亞洲區的綠色金融樞紐,需要制定一套合適的監管標準,並在教育和普及專業知識層面加以配合,及推出更多ESG(環境、社會和管治)相關產品。
許淑嫺認為香港交易所亦可成為重要推手,「本地擁有大量金融專業人才,在中國內地與世界接軌上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地。」
許淑嫺指,首要工作是制定標準和確保相關資訊充分披露。過去七年,香港交易所一直致力為上市公司提供適當的ESG匯報指引,但由於在實行初期,遵從指引純屬自願,因此公司的參與程度未見踴躍。
2015年起,香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ESG匯報作出强制性披露規定,相關規例在2020年7月改進修訂後,該等公司現時必須在董事會層面處理ESG事宜。許淑嫺認為此舉屬重大突破,因為上市公司現在須更周詳處理ESG信息的匯報工作,不再只是「填表」,這樣有助鼓勵企業在制定整體策略時詳加考慮ESG所帶來的危與機。
她解釋:「ESG報告往往以回溯方式進行,是次修訂則能推動公司反思未來如何達致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面的關鍵續效指標及其他目標,因此意義重大。香港交易所修訂《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將所有社會範疇關鍵績效指標的披露標準由「建議披露」,提升至兩個層次的披露責任:「強制披露」或「不遵守就解釋」。
重要里程
除此之外,香港交易所亦設立了亞洲首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平台「STAGE」,在構建香港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生態系統上邁向重要里程。STAGE是一個一站式網上資訊平台,投資者可在此平台上獲得各式可持續、綠色及社會責任相關投資產品資訊。
STAGE具有四大目標。首先,STAGE致力提供豐富全面的可持續金融方面的資訊,讓投資者更爲便捷地掌握可持續金融方面的資訊;第二,協助發行人展示其在ESG方面的成就,供其闡述發行目的(例如綠色債券框架)、集資所得款項的用途,以及對環境或社會有何影響(例如發行後報告)。
第三,是供投資者進行盡職調查,監察其綠色投資。最後極為重要的一項,是為發行人及投資者構建教育和宣傳平台。
「我們希望STAGE能促進信息交流,成爲讓投資者對發行人加深認識的重要渠道」
香港在綠色金融及ESG方面存有廣闊的信息鴻溝。地球之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在223位受訪者中,高達82%不了解何謂綠色金融,68%對ESG的概念聞所未聞。
許淑嫺認為此數據令人失望。香港政府已積極採取多項推廣措施,包括發行綠色債券。香港金融管理局及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亦已致力向大眾傳授綠色金融的相關知識,但目前市面上的綠色或可持續金融產品種類不多,導致個人投資者及其他類型投資者的選擇寥寥可數。她說:「我們的市場上需要更多綠色可持續金融產品,幫助投資者及大衆加深對可持續投資的認識。」
私營領域有待發力
對香港交易所而言,綠色金融蘊藏商機,更重要的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是和推動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一部分。要令社會轉型至低碳經濟,需要巨額融資,而單靠政府出資並不足夠,私營領域亦須鼎力支援。許淑嫺引述聯合國建議,單是在2030年前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每年便需投入至少5兆美元,而當中一半必須來自私人企業和民間捐獻。
她續稱:「這為我們帶來更多機遇。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2018年披露的數據,全球可持續金融產品的投資額約為30兆美元,而亞洲僅佔當中的0.8%,可以想像,香港以至亞洲各地均極具增長潛力,而對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及立足國際的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來説,意味著龐大的機遇。」
就企業社會責任而言,身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交易所,以及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UNSSE)的成員,香港交易所期望能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令世界更可持續發展,最佳方法是推動透明度高、可供大眾交易的可持續投資。
許淑嫺表示:「我們的工作,是促進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的資訊交流。目前,有意見指投資於ESG存有一定障礙,主要由於市面上缺乏可比較和可靠的ESG數據,而且存在有公司『漂綠』(greenwashing)的風險。因此,我們須設法解決此問題,通過連接投資者與發行人,提高資訊透明度,以支持發行人轉為遵守可持續的業務慣例。」
即使香港綠色金融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許淑嫺認為香港「成功在望」,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機構,包括香港交易所及金管局等,均已開始積極推進可持續投資。上述兩家機構均已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即遵循以「不造成任何傷害」等為目標的負責任投資常規。
她稱:「『不造成任何傷害』包括不投資於煙草公司、軍火或煤炭行業。其他方式包括進行正面篩選、主題式投資或影響力投資。我認為可持續投資發展正逐步成為主流,但市場上仍需增加投資產品的種類,以促進公司推行更多ESG整合安排。」
綠色金融的前景一片光明。綠色債券在香港的發展一日千里,2019年的市場集資額高達750億港元,較2015年的24億港元大幅攀升。許淑嫺說,隨著內地承諾在2060年前把淨碳排量減至零,加上中國已成為綠色債券的發行大國,「綠色金融的發展可望蓄勢待發」。
本港在帶領區內綠色金融變革上已萬事俱備,發展可望蓄勢待發
香港交易所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許淑嫺
香港交易所STAGE綠色金融計劃
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
這是亞洲首個多元資產類別可持續金融平台,旨在提升和開拓可持續及綠色金融產品的知名度、透明度及流通程度,同時為投資者全面提供香港證券市場上綠色投資產品的資料。STAGE也致力成為重要的教育和宣傳平台,鼓勵可持續金融領域的知識共享並推動持份者積極參與。
《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
香港交易所全力支持內地三家主要監管機構聯合編製《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藉以統一內地對「綠色」的定義,並從目錄剔除化石燃料能源,務求符合國際標準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