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中華電力 )為香港八成居民供電,憑百多年來經歷包括非典肺炎疫症和其他重大事件的經驗,令公司更加懂得如何應付目前的新冠疫情。中華電力集團總監及副主席阮蘇少湄呼籲,在當今困境下,市民應多關懷他人及互相分享知識。

「變幻才是永恆」這說法雖是陳腔濫調,但這卻是歷久常新。

這一年的確見盡不少變化: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造成不明朗局面、地緣政治緊張及環球市場憂慮。但企業在這時刻,更須要保持冷靜,制定策略並奮力向前,中華電力集團總監及副主席阮蘇少湄說。

這家119年歷史的公共事業公司,歷盡不少挑戰,但這卻令公司變得更強大、更有智慧。

「我們較其他行業幸運,因為即使停工,市民仍須使用電力。」但阮太表示公司亦難免受全球供應鏈及同事出行受制等影響。

「我們從世界各地採購大量物料、器材和服務,一些項目難免會受到影響。例如專家不能到場提供協助,公司亦有僱員滯留在某些地區。」

當發生緊急情況要盡快解決時,有賴管理層的應變能力、同事努力不懈、合作夥伴穩當可靠,加上零件器材的策略性庫存,問題都得以紓緩。「經常準備就緒,是至為重要的。」

阮太說,公司在2003年非典肺炎疫症期間汲取了經驗。自此,中華電力已為處理同類事件做好準備。公司存有保護裝備,顧及保護員工的必要性,採取包括遙距工作及將工作隊伍分組,減低互相感染風險,以及縮短與顧客面對面服務的時間。

「我們幸好有一定經驗,所以一旦須要行動時,反應便相當快。」她談及最近的疫情時說。

目前,要切實考慮的是,中華電力應如何為下一步準備?阮太認為,疫情過後的環境,並不是病毒消退、一切恢復正常般簡單,而是充滿不明朗因素。

「這場疫症影響全世界,環球動態及地緣政治通通都變了;各國開始醒覺,彼此可能太倚賴互相的供應鏈。」

「在西方國家與中國,若干程度上包括香港,也存有地緣政治的考慮。」她補充說。「在制定策略和作出投資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不明朗環境

商界的前景,便是在不明朗因素下繼續營運,並要接受這新常態。阮太相信變幻才是永恆。

「即使有疫苗,預計目前的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們沒必要等待一切恢復正常,反而應視之為新的營運環境,繼續向前邁進。」

與其他受重挫的行業相比,作為公共事業的中華電力,在電力使用量方面所受的影響較輕。雖然酒店及零售業的用電量下跌,但住宅用量上升可予抵銷有關跌幅。

中華電力向來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援助有需要人士,提供優惠,以及捐助消毒劑和口罩。

阮太強調,在逆境中,商界領袖更應尊重及與持份者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我們必須自強不息,並須明白其他人的困難,要重視與包括顧客、供應商和僱員的關係。」

阮太指出,面對全球危機,企業必須優先照顧員工及持份者的福祉。「我們應留意,員工在疫情下可能身心疲累,這會影響業務運作,所以必須關心他們。」

在疫情下,中華電力推出照顧員工的特別舉措。阮太說,有些中華電力的香港員工以往每天都要跨境到廣東省一帶工作。 關閉邊境使一些同事長時間與家庭分開,他們的精神健康情況值得關注。

僱員福祉

中華電力非常重視員工的福祉,公司獲國際人力資源機構Randstad頒發 2019年全球十二大最具吸引力僱主的殊榮,並躋身Randstad 2020/2021「名人堂」,是本港首間企業獲此榮譽。

阮太相信,新冠肺炎提醒人類是何等脆弱。她又認為環境和氣候變化,是疾病爆發的部份成因,因此電力供應行業應致力減低碳排放。

阮太表示,保持積極思維也很重要。「有人曾說,不如意時,不妨靜下來,稍後再看看,通常發覺情況並非如初時想像般差。」

「人類自古以來,雖然沒有今天的新知識,但仍能克服無數困難。既然今天我們擁有豐富的知識,並有更多機會分享知識,深信只要大家努力,也要多點信心,必定能渡過難關。」

我們沒必要等待一切恢復正常,反而應視之為新的營運環境,繼續向前邁進

彈性工作安排

除香港外,中電集團亦投資於亞太區的能源業,在中國大陸、印度、東南亞、台灣及澳洲均有項目。由於這些國家實施的旅遊限制各有不同,集團的管理人員與7,900 名員工主要倚賴科技連繫,進行遙距工作,不少人開始接受留家工作的概念。說凡事有危便有機,當科技可做就如彈性工作安排等成事,創新和科技的蓬勃增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