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耀是正愛慈善基金會創辦人,他的家族辦公室亦專注慈善事業,積極向下一代灌輸憐憫和其他正面價值

許多家族辦公室成立原因旨在保存家族財富,以及確保順利繼承。然而,作為著名酒店家族(創辦香港柏寧酒店及許多海外酒店的陳氏家族)的第二代,陳文耀卻貫徹慈善家的精神,希望透過成立家族辦公室,幫助弱勢社群,把他對關愛這美德向外弘揚。

「我希望我的家族辦公室能向新一代灌輸憐憫、良善和社會責任的精神。」

陳文耀生於香港酒店業先驅世家,父親陳澤富建立了全球酒店網絡,當中包括香港最早的著名高級酒店 — 尖沙咀國賓酒店,以及今天仍屹立於銅鑼灣鬧市的柏寧酒店;此外,陳澤富樂善好施。

陳澤富的長子陳文耀同樣堅信回饋社會的重要性,他成立家族辦公室,把家族的酒店營運業務分開,集中管理慈善項目及較流動的投資組合,同時希望透過該家族辦公室向家人分享一些核心原則。

憐憫與慷慨

陳文耀希望家人認識節儉的意義,並希望他們樂意對弱勢社群表達憐憫和慷慨之心。他認為既然家族財富來自社會,回饋社會亦是當仁不讓。陳文耀是家族企業北美業務的前行政總裁,而弟則負責經營亞太區業務。

他認為家族應學習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將財富回饋社會。

「我們有兩個主要目標希望 — 紓緩社會弱勢人士的苦困,並打破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期間,陳文耀目睹朋友財富盡失,讓他不再汲汲營營,並重新思考人生。他毅然出售在美國成功經營了30年的業務,並於2010年回港重新出發。

陳文耀的慈善工作除參與培育亞洲地區的人才外,亦照顧當地的弱勢社群。在人才培育方面,以科大為例,他的正愛慈善基金會捐出4,000萬港元給科大學生,鼓勵他們運用創新思維和科技解決實際社會問題,讓他們可為資源有限的社區出一分力。

正愛慈善是個事事躬親的組織,其代表會定期到訪柬埔寨等國家,例如幫助當地民眾建立鄉村學校,並透過教育及支持脫貧組織,協助改善不幸社群的生活。陳文耀營商多年,因此亦重視慈善活動的效益成果,包括考慮資源是否用得其所、項目能否發輝正面價值,更重要的是如何擴大這些項目的影響力。

他說:「我的女兒子君總愛說,與其送魚給有需要的人,不如教他釣魚。這還不夠,我們需要更進一步,教人釣魚之後,再教他如何賣炸魚薯條。」

他表示:「我們例如會教受惠人學習如何推廣產品,這樣我們便能打破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發揮更深遠的影響。」

陳文耀三年前著手建立家族辦公室,以便同時管理流動投資組合和推動慈善活動。他說,「營運業務講求利潤,跟慈善事業的方針截然不同。」

陳文耀和女兒子君專注家族辦公室組合的投資策略,以及慈善基金會的發展方向,而員工則協助處理行政和執行事宜。

社會責任

陳文耀將自己營運業務所得的收益投放在家族辦公室,將資源集中以實踐他的慈善價值觀。他說:「我不能將這些價值觀強加在目前營運中的業務。」

「我們家族辦公室最重要的功能是保留資本及履行社會責任,」他補充道。「我們的辦公室需要有理想的投資回報,從資產中獲得經常性的回報,可令我們更能專注如何運用這些回報為社會創優增值。」

家族辦公室有利家族定立管治和合規架構。他補充道:「設立家族辦公室促使我們去思考家族的價值觀,透過正式文件釐定及建立管治架構。」

陳文耀的家族辦公室定期檢討他們的慈善工作進度,釐清家族成員的責任,提供支持和指引,並把陳文耀的指導原則和價值觀納入其家族手冊中。

他表示能讓所有家族成員都參與當然是最理想的,他說:「在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先讓家人認同和接受你的信念。如果他們是自願,而不是強迫遵從架構的原則,事情自然會較簡單。」

他表示適當的指引可避免誤會產生,而由受家族成員尊重的人擔當領導角色,有助減少內鬨與紛爭的機會。

這亦適用於家族的慈善工作。「儘管我們擁有共同目標,但對項目如何執行可能仍存分歧,」他說。「如果找到一位受尊崇的家族成員,事情就會較容易處理了。」陳文耀亦建議可考慮聘請獨立顧問參與推動慈善工作。

陳文耀說,就家族辦公室而言,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案。他稱:「你看過一個家族辦公室,就只是看過一個家族辦公室而已,每個都截然不同的。」

我希望我的家族辦公室能向新一代灌輸憐憫、良善和社會責任的精神
陳文耀

正愛慈善

陳文耀於2010年創辦正愛慈善基金會,基金會名稱源自「愛和憐憫是沒有地理域或種族的邊界限制」。十多年來,該基金會致力服務內地、東南亞和香港的弱勢社群,例如在柬埔寨辦學並贊助學生獲得職業訓練及大學學位、支援香港長者的中醫流動醫療車,以及其他慈善公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