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商經常面臨一種困境,那就是需要權衡在下訂單時產生的訂購成本與相關的庫存持有成本。在運營文獻中,受到相當多關注的是聯合補貨問題(JRP),這是在各種情況下都會出現的一類零售商庫存問題。例如,多個零售商通常會從單個供應商處下訂單以節省訂購成本。此外,多個零售商也可能共用同樣的運輸資源以減少開支。
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類型的補貨成本:每當下訂單時收取的固定主要訂購成本,以及每個零售商補充訂單時零售商特定的次要訂購成本。此外,零售商還會在一段時間內產生每件物品的庫存持有成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何斯邁,Jay Sethuraman,王譞和張家偉旨在研究是否存在一種庫存策略,可以使整個訂購系統的長期平均總成本降到最低。為此,他們考慮了二次冪(POT)政策,“其中每個零售商的補貨間隔是基本規劃期的2的整數倍”。通過最優的POT政策,研究人員旨在研究零售商分配總成本的最佳方式,以便每個零售商都能從合作中受益。
與大多數現有文獻不同,作者們從非合作博弈論的角度研究了聯合補貨的成本分攤問題。研究人員解釋說,“我們的非合作方法實際上也有一個潛在的合作因素,那就是零售商在下達聯合訂單時,提前就如何分擔固定的主要訂購成本達成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每個零售商都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補貨間隔。
研究人員的非合作方法中考慮到了費用分攤問題 - 成本如何在不同成員之間分配。對於分配問題,他們提出了以下規則:零售商支付他們自己的庫存成本,並且無論何時下訂單,所有訂購的零售商支付自己的次要訂購成本並支付相等份額的主要訂購成本。
作者們解釋道:“通過適當選擇基本規劃期,當零售商的次要訂購成本與持有成本參數之間沒有太大差異時,穩定性價格等於1”。他們的結果表明,簡單的成本分配規則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機制,引出符合其他人戰略行為的成本效益成果。他們還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分配規則,零售商支付主要訂購成本的相等份額,以避免零售商不用支付主要訂購成本的情況。
最後,作者們補充說,“研究除了等分規則之外的分配主要訂購成本的方案,從而使分散系統達到更有效的結果是有意義的......人們可以考慮更加貼近現實的情景,因為零售商面臨的需求是不確定以及不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