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商品j的顧客也看過商品j。” 經常在亞馬遜、Target.com和Staples.com等人氣網站購物的人,都很熟悉這一功能,以及“看過商品j的顧客最終購買了商品j”。這類網上消費資料使行銷商能通過新的途徑,進一步認識消費者在各種產品類別上所做的決定,並參考這些資料進行決策。
金埈範、Paulo Albuquerque和Bart J. Bronnenberg著手分析在單一統一框架中消費者的選擇和選擇前的流覽行為。他們提出了基於理論的經驗模型,該模型以消費者在成本高昂的搜索環境中進行搜索並作出選擇決定為特徵(“循序搜尋”指允許消費者逐一比較和評估列表中每項商品的資訊搜索,而“搜索成本”包括消費者查找產品所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以消費者在成本高昂的搜索環境中查找資訊來完全解決有關產品的匹配值為前提,研究人員將搜索集合假設優化循序搜尋過程的結果,消費者由此得出的選項集合中作出選擇。
研究人員將其模型運用于亞馬遜網站的搜索和選擇資料,預測消費者需求,並提供關於數碼攝像機行業替代模式和市場結構的各種政策類比。在描繪產品的特點時,他們納入八個產品特徵:品牌、介質格式、外觀、高清晰度、變焦、像數和價格。
從管理者的角度,他們為製造商提供了進行產品組合管理決策的寶貴工具。為此,他們首先預測,在製造商提價時及製造商從產品線撤出產品時,消費者如何替代不同的產品。公司可以用第一項模擬確定相互有競爭關係的產品,用第二項類比推動產品線的管理。作為示例,他們用擬議模型向索尼提出有關優化其產品組合的建議。這項運用很有意義,因為索尼最近宣佈決定縮減許多消費電子類別(包括數碼相機)的經營規模。此外,他們的市場結構分析説明管理者認識,並取得該類別中每個品的牌價格競爭力。
本研究對消費者資訊搜索和匯總需求模型方面的文獻作出了貢獻。在方法上,他們的模型能解釋搜索和選擇這兩方面的決定,而以往的模型只能解釋搜索決定。最重要的是,該模型運用公開資料為製造商管理產品提供決策輔助工具。這樣,製造商將可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研究其產品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