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模型已經屢次證明,家庭投資于股票是有益的,但選擇這麼做的家庭相對很少。迄今為止,對這種現象所做的假設是參與股市的金錢成本使人們避開投資。但最新研究表明,可能還有其他阻礙因素在起作用。
Steffen Andersen和Kasper Meisner Nielsen考查了人們發橫財後參與股市的狀況。具體而言,橫財是指1998至2003年期間10,344起因突發死亡而繼承的遺產。這使研究人員能隔離成本效應,並證明,成本效應實際上並非是不參與股市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作者說:「關於不參與股市的原因,主要的解釋一直是固定的入市成本或某種持續的參與成本 - 從交易成本到花時間收集資訊以及填寫納稅申報表等。另一方面,固定成本可能是經濟學家對造成一些家庭不願意擁有股票的行為因素和心理因素所作的經濟學表述。」
「如果是固定的入市和參與成本限制人們參與股市,那麼我們認為,因為意外繼承遺產而發橫財的人們會作出進入股市的反應。但是我們發現,即使數額龐大的橫財,也沒有對參與股市產生相應的影響,這表明有行為、認知和心理上的因素在起作用。」
由於丹麥的法律和制度環境,作者得以追蹤突發死亡事件之後的股市參與情況以及遺產數額和受益人的學歷和其他特點。
儘管繼承100萬丹麥克朗(相當於150萬港幣)使個人在隨後三年進入股市的概率增加了21個百分點,但這說明絕大多數的受益人仍然避開股市。繼承如此龐大的遺產使已經在股市中的人繼續留在股市的概率僅增加0.4個百分點。
即便專門考察高學歷、懂財經的個人,比如有經濟學、金融或相關學科學歷的人,他們在繼承100萬克朗後進入股市的可能性也僅高出七個百分點,不過這方面的樣本比較小。
作者還排除了人們不進入股市是出於拖延這一原因,他們考查了那些繼承了股票而不是現金的人,這樣人們就不需要決定是否投資股票,而只需要決定是否持有股票。
作者說:「在繼承股票的家庭中,大多數個人賣出全部股票,積極退出股市。這一發現表明,把參與成本作為不參與股市的主要原因是不太可行的。」
那麼錢到哪里去了?未參與股市者把繼承的大量財產保存在其他金融資產中,主要是現金而不是股票。
總體而言,研究結果表明,儘管三分之一的人可能是因為固定的入市成本而不參與股市,但絕大多數個人不用其橫財進入股市。作者斷定:「對於這些個人,其他障礙,比如行為、認知和心理上的限制因素,很可能佔據主導。」
BizStudies
橫財和參與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