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新技術為賣方營銷產品開闢了新的途徑。電子郵件、傳真、電話營銷和直郵廣告能以相對低的成本觸及數以萬計的消費者。不過,消費者要付出代價,因為他們的隱私受到了侵犯 - 並且他們的反應對賣方和消費者都具有值得關注的含意。

消費者可能採用隱藏或轉向手段來回避賣方的招攬。從香港科大許佳龍及其研究伙伴Il-Horn Hann、Sang-Yong T. Lee和Ivan P.L. Png設計的模型來看,視消費者選擇的方法而定,這可能會推進賣方的收益和消費者的福祉。

作者說:「隱私是消費者的一個主要顧慮。他們運用 VCR、TiVo、來電顯示、垃圾郵件過濾程序、彈出窗口攔截程序、匿名瀏覽以及其他設備和手段來回避營銷,並保護自己的隱私。2005年,美國工業在消費者電話營銷上耗資178億美元,但同時間有多於1億個電話號碼登記在政府的『謝絕來電』名單上。」

「廣告和直接營銷給消費者造成不便和其他損害。營銷商不把這些損害內部化,因此相對於社會最佳程度而言,他們在廣告和直接營銷上支出過多。」

消費者試圖通過租賃郵政信箱、在「謝絕來電」名單上登記以及不在電話號碼簿上刊登電話號碼等方式,躲開這些招攬。他們這樣做實際上可能是在幫賣方的忙。賣方希望觸及對其產品感興趣的高效益消費者,但低營銷成本意味著,他們可以撒大網,也會觸及低效益消費者。當那些低效益消費者採取隱藏手段時,他們有助於增加高效益消費者在賣方池中的集中度。營銷成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高,因為賣方不得不更加勤勉,另行收集其他消費者的聯絡方式,但消費者的質量所帶來的回報超過了這方面付出的努力。

不過,當高效益消費者試圖隱藏自己時,就不會發生這種有利效應,因為這樣做使高效益消費者走出了賣方的觸及范圍。同樣,轉向也幫不了賣方,原因是可能被來電篩選、彈出窗口攔截程序或垃圾郵件過濾程序所堵截的郵件,只是被丟棄了事。賣方並不知道這些消費者已經離開了他們的觸及范圍。

作者說:「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兩種策略都降低了收到招攬資料的可能性。但對賣方而言,影響是不同的 - 隱藏把招攬資料轉移給其他消費者,而轉向則導致招攬資料被丟棄。」

這兩種策略對消費者的福祉也有不同的影響。低效益消費者的隱藏行動可加劇隱私損害,原因是它導致賣方集中營銷活動,並因此對高效益消費者的隱私發生影響。不過,高效益消費者的轉向和隱藏行動不會造成這樣的問題。

作者注意到,賣方招攬資料通常會引起損害,是因為消費者要付出隱藏和轉向成本。賣方也可能對其他賣方造成損害,因為他們忽略了自己從對方那裡奪走的需求,因此往往會發送太多的招攬資料。

「應該如何誘導賣方將其對消費者和其他賣方的影響內部化呢?比爾‧蓋茨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倡議:對電子郵件收取郵資,從而控制垃圾郵件。最適宜的收費水平視受害者即消費者的行動而定。」

轉向可導致較低的費用,這是因為它造成的隱私損害較輕,而低效益消費者的隱藏活動會加劇隱私的損害。作者認為,低成本導致發送過多的招攬資料,是因為賣方仍然有利可圖。

「垃圾郵件很可能滿足這一條件,這意味著垃圾郵件應該納稅。電話營銷和直郵廣告是否也應該課稅,取決於這些方法是否滿足盈利條件。」

他們的結論是,決策者應該重視消費者的轉向方法,而非隱藏方法,原因是招攬資料被丟棄而非轉移給其他消費者時,他們反而處於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