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审计报告传达关于公司财务状况的信息,包括审计师发现的私密信息,但他们只能提出两种意见:无保留审计意见或带有解释内容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又称修正后审计意见,英文缩写MAO)。这种格式化的审计意见已引起财务分析师和监管机构的批评,认为审计报告没有什么交流价值。但一项新的研究认为,用来支持这些修正意见包含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可能会对公司产生经济影响。

这项由陈富生、Shaohua He、 Zhiming Ma和Derrald Stice开展的研究重点关注公司的潜在放款人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贷款利差和附加于贷款的其他非价格条款等指标对审计报告中的细节描述作出反应。

他们研究了1992年至2009年期间至少获得一次修正后审计意见的美国公司,并将这些公司收到修正后审计意见之后(在收到修正后审计意见后首次获得“清洁”意见的当年或三年内)的贷款条款的性质,与该时间窗口之外(在收到修正后审计意见之前或在“清洁”意见之后三年以上)的贷款条款进行对比。

作者说:“由于修正后审计意见可能会传达有关客户财务报告质量和信誉的负面消息,因此,在定价和监测这两个方面,债权人都应对修正后审计意见中的信息做出反应。因此,审查放款人对修正后审计意见的反应可以增强我们对审计报告有用性的认识。”

修正后审计意见按照两个类别收集和分类:一类是不一致,由会计变更或重述触发,可提醒读者财务报表数据无可比性;一类是不充分,这表达了与潜在未确认损失和风险相关的更严重的担忧。

后者被认为更严重,因为它们源于对了解未知的未来经济相关因素(例如诉讼风险和或有负债)或“持续经营”风险提示的重大不确定性,这意味着目前公司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实体状况令人担忧,其今期财务报表对放款人而言可能并非评估或监测公司的有用工具。

研究结果显示,放款人确实注意到审计意见,导致修正后审计意见发表后发起的贷款利差平均上升17个基点。得到“持续经营”风险提示意见的公司,利差上升为107个基点。

贷款契约的性质也随着修正后审计意见的发布而变化。财务契约的使用减少3.8%,一般契约则增加4.2%。一般契约不参照会计信息,而通常列出会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余额的事件,规定是否支付股息并界定借款的允许用途。如果公司有潜在未确认损失和持续经营风险的修正后审计意见,贷款利率上升的结果更为明显。

贷款规模也随着修正后审计意见的发布而整体下降,而持续经营意见导致的下降幅度最大,且需要抵押品的概率增加。

作者将持续经营意见进一步分解为担忧是由财务业绩不佳或运营问题、融资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如诉讼风险)造成的。绩效/运营因素与债务契约减少相关,融资因素与一般契约增加相关。

结果表明,设计债务合同时,放款人参考了审计意见。换言之,贷款人员的确在看审计报告中与修正后审计意见有关的解释性内容,以此判断财务报表的质量。此外,持续经营意见传达了审计师关于客户信用风险的私秘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无法从别处获得的。

作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确实表明,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对放款人订立债务合同是相关的,有价值的,而且相关性随着修正后审计意见中所述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对监管机构而言,我们的实证结果还可为目前各国试验有关在审计报告中纳入‘关键审计事项’以及扩展审计意见的陈述的监管举措的辩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