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投资者经常听到的建议是,持有国内和国外股票的组合,以便分散和均衡风险。但是,无数报告证明,由于制度障碍或投资者行为的缘故,投资者偏向于本土股票。本土偏向如何影响资产均衡定价尚不清楚。它导致本土资产回报升高还是降低?它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回报?
Bruno Solnik和Luo Zuo设计了一个模型,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他们旨在讨论每个国家本土偏向的幅度与全球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
作者说:「我们的模型受后悔理论的启迪。我们假设,投资者区别对待国内资产和外国资产,并在其外国投资头寸跑输国内资产时感到后悔,即他们对投资于国外感到后悔痛苦。」
这种现象背离传统的全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考查投资障碍和其他分割形式,而非熟悉度和后悔,往往认定分割市场存在正溢价,而这与作者的发现恰好相反。
他们的模型发现,外国厌恶度对资产定价的影响远不如它对资产持仓的影响直接。当外国厌恶度因国而异时,对定价有撞击效应。
作者说:「不同国家的投资者,本国偏好度相同时,就无需调整定价。但是,各国投资者的本土偏好度不同时,本土偏好溢价就会进入国际资产定价。」
「在外国厌恶度较高的国家,投资者对国内股票会有较强的需求,因此愿意接受较低的预期回报,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则觉得其股票不那么有吸引力。因此,外国投资者对该国股票的需求将减低,且自己会表现出某种本土偏向,从而均衡调和第一个国家的本土偏向。」
该模型因而预测,本土偏向将影响本土和外国持股的平衡。只要一个国家厌恶外国,就会引发每个国家的本土偏向,原因是,这会促使外国投资者着眼其本土市场。
本地本土偏好较高,会导致对本地市场的预期回报降低和本地本土偏向升高。作者用17个发达市场和11个新兴市场的数据检验这一循环。新兴市场由于居民在外国投资上受到限制,往往本土偏向要强得多。研究表明,本土偏向广泛存在,且形式各异,发达国家平均为70%,新兴国家超过90%。这些数据证明模型的预测是正确的。
作者说:「我们发觉,以世界贝塔值和市场分割作为对照参数,预期回报与本土偏向呈负相关。我们还发现,以分割变动与预期现金流变动为对照参数,本土偏向年降幅与该年较低的兑现回报相关。这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本土偏向在给定年份降低,则其预期回报将会上升,这是由本地股价降低实现的。」
作者补充说,其模型得到证实,并不意味着分割法遭到否定。他们说,两种效应可能同时发生。
BizStudies
本土偏向对股票回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