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及执法上的差异如何影响银行借给公司的贷款金额、贷款期限以及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香港科大的高伟翰及其研究伙伴Kee-Hong Bae考查了债权人权利及合同可强制执行性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向公司提供的贷款金额,以及贷款的结构安排与定价。
该研究证明,在合同可强制执行性弱的国家,银行提供的贷款金额较小、期限较短,且利差较高。尽管较好的债权人权利可能有助于降低对利差的影响,但对贷款规模和期限没有影响。
作者说:「如果公司在一个债权人权利匮乏、可强制执行性弱的国家经营,那么银行借钱给这样的公司时,预计会收取较高的利差。不过,随着风险增高,银行会限制一些借款人的贷款额,而不是提高利率。贷款金额随着法律风险增高而减小。贷款期限也与较高的法律风险相对应,放款人可能会发行更多的短期债务,以便增加其评审放款决策的频率,并限制借款人,使其不能随意提高资产风险。 」
作者考查了在强制执行性和债权人权利程度各异的48个国家,贷款合同的三个方面,即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利差,发生了哪些情况。
他们的研究涵盖了1994至2003年间价值13万亿美元的63,000宗贷款。该研究纳入了贷款发生国的财产权保护和债权人权利方面的数据,以及借款人的特征,比如规模、盈利能力和是否属于某个企业集团。
作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在所有其它各项都相等的前提下,如果借款人从样本中财产权保护最弱的国家(在本研究中,是哥伦比亚)搬迁到财产权保护最强的国家(芬兰、德国、荷兰和挪威),那么平均贷款金额将增加约5700万美元。这表明,放款人为应对不确定的法律环境,实行了规模限制。」
「同样,平均贷款期限将增加2.5年,这表明,银行希望增加评审其放款决策的频率,并限制借款人占据债权人财产的灵活度。」
「平均贷款利差下降67个点,这表明,当合同的可强制执行风险增大时,需要有额外的补偿。贷款利差也与债权人权利的差异相对应,如果借款人从债权人权利得分最低的国家搬迁到得分最高的国家,那么贷款利差下降41个基点,幅度略小。 」
取得这些发现后,作者接着考查对1997-98东亚金融危机的反应,此次危机显著降低了预期投资回报率。他们发现,对借款人的贷款期限显著缩短,且贷款利差增大,不过,在财产权执行力度大的国家,对公司的利差缩小了。
作者说:「金融危机期间,监测和重订契约的成本对放款人特别重要,此时,贷款合同对债权人权利与合同可强制执行性差异的反应显著增高。 」
作者认定,财产权保护导致更高效的契约行为。
「在财产权得到妥善保护的国家,银行向借款人放款的金额增大,期限延长,利差减小。我们发现债权人权利仅对利差发生作用。 」
BizStudies
不确定环境中的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