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7月21日
反思科企崛起路 建構健康產業生態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筆者供職的科大商學院近日成立了一個技術與商業生態研究中心(下簡稱「中心」。筆者提起此事,並打算在本文細說成立該中心的緣起和目標,是想帶出討論一個今天非常重要的議題——科技發展對當下和未來商業生態環境和系統產生什麼影響。很顯然,商業生態環境和系統能否健康發展,不僅決定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成果;也影響到社會各持份者的福利配置。
記得著名學者、已故哈佛大學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的「顛覆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論,闡釋一家資源較少的小公司,如何通過從底層進入市場,並逐步向高端市場邁進,最終成功挑戰現有企業。顛覆式創新的特色是提供更簡單、更實惠的產品或服務,最初吸引那些被忽視、或相對現有主流企業為低端的細分市場,但隨着時間推移,當市場開始接受這些產品、服務或技術,顛覆式創新會不斷改進,並吸引更多主流消費者,最終超越了現有競爭對手,取代了原有企業的商業前列地位。
巨無霸企業巍然拔起
也許讀者會問:成立技術與商業生態研究中心與顛覆式創新有什麼關係?這其實牽涉到中心成立其中一項主要目標——闡明技術顛覆對行業和生態系統演變的影響。
去年,內地一家重磅科技公司創辦人——該公司成立的歷史並不悠久,卻已具很大影響力,這位企業家與筆者接觸,大家在交流中,他表示觀察到當下科技界發展生態不斷演變,尤其是不少內地企業的發展方向,跟以往包括顛覆式創新的發展路徑不一樣,當前所目睹的,是一些劃時代的技術橫空面世後,像互聯網技術或AI新技術,產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產品和新應用,這些新技術和應用把整個平台發揚光大,隨後,除了繼續營運開始時的某一行業外,還不斷擴展到其他市民生活領域;平台的經營範疇,也好像無遠弗屆,如筆者在本欄之前分析的互聯網+,以及AI+的發展模式般,不斷向外擴展。
資源過度集中不利整體發展
在這種發展情況下,所呈現的商業環境和生態,是資源十分集中,無論是企業的營業收益、盈利等,往往集中到少數的科技公司、平台或企業股權主要持有人身上;甚至製造出極少數碩大無朋的巨無霸企業,這些巨無霸企業的得益或所控制的資源,未必有效滲透到社會低下各階層的持份者,導致出現寡頭壟斷經營,或產生「擠掉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擠壓了其他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形成一個不健康的發展生態環境結構,不利社會可持續發展與進步。
另一方面,我們也觀察到,隨着AI技術進步發展,這個創新科技世代的前景,以及發展步伐的縱深也愈來愈大,並予人無限憧憬,而上述這種偏頗的商業生態環境結構,使發展中所得的社會資源和利益,未必可以普及到各個社會維度——包括那些科技巨擘之外的企業、機構以至普羅大眾。
翻新對科技和顛覆式創新認識
於是,這位企業家與筆者商討,並提議大家一起撥資,去成立一個研究中心,研究目前一些大企業,特別是科技公司,從其創始、茁壯到演變成巨無霸的發展軌迹、總結其發展經驗、其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商業生態環境與系統,透過研究這些案例,反推導出一套新理論,冀能給予業界、政府以至用戶一些新的提示和啟迪,進一步翻新我們對創新科技和顛覆式創新發展路徑的認識,給業界一個發展指引和框架,這是當日我們攜手成立這個研究中心的初衷。
我們希望通過「中心」,將學術理論與產業實踐經驗相結合,並與相關政府或公共機構合作,形成一種利用技術創新推動高效、公平的產業發展的協同方式,同時為學術界、產業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合作平台,共同探索技術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培育每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在一個健康商業生態環境和系統下,以平衡和可持續的方式蓬勃發展。
這位企業家創立的企業,目前所投資的領域,筆者所見也很廣泛,他把賺到的資源回饋社會,促成研究工作,協助營造一個健康的商業生態環境,值得欽敬,筆者也當仁不讓,樂意為「中心」的發展盡一己棉力。
建構健康發展生態環境與系統
總的來說,在創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瞬息萬變下,營構一個健康的商業生態環境和系統,對新技術促成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性,極其重要;加上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滲透範圍不斷擴展,因此,促進學者、行業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合作,開發新的理論和框架,闡明技術顛覆對行業和生態系統演變的影響,協助企業制定戰略和管理框架及指導,幫助組織適應技術變革,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發展,無疑是推進今日科技時代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缺乏這種推動力量,筆者不敢說會窒息發展,但肯定會使發展與進步的成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