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信报》,2025年9月1日

商学知识「双重性」发挥不同功用

许佳龙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讲座教授;艾礼文家族商学教授

笔者上篇文章纾解学子的大学选科困惑,本文拟进一步同读者分享商学研究与学习的选择理性。

在科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主力的新世代,近十数年开始有人聚焦讨论商学院的发展价值。于一般人印象中,商学院的学费相对昂贵;加上近年——尤其在美国,学生贷款债务严重,据美国联邦储备局最新的《家庭债务与信贷季度报告》,今年第二季度,未偿还学生贷款债务为1.64 万亿美元,期内,逾期至少90天的学生贷款占比达到10.2%。虽然《报告》没有关于商学院学生贷款债务占总额比例的单独统计,然而,在社会和个人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衡量商学院课程的价值,难免落入到评论者的眼球之中。

「软知识」与「硬知识」

诚然,人类交换行为所衍生的经济和商业世界,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结构根基。对于商学院课程是否有价值,笔者无意就这个命题作评论,而是从另一个相对寛广的视阈指出,商学院所作的研究,以及供学习进修的知识内容,未必与坊间的理解一致,因为一般人往往视商学院所提供的课程,侧重于实用性,遂不自觉地从实用性角度,去检视这些「应用学科」取得多少「致用」成效;在企业或机构中,发挥出多少直接效益,提升生产力或营运效率。

细心观察,以学科的知识内容来说,商学院提供的学习知识内容,可以说主要是一种「软知识」,不像自然科学,机械或工程等学科的「硬知识」,学习所得,可直接应用,并取得制造或组装完成的可见成品,在知识应用阶段的每一个环节或工序,都可以取得阶段性可见成果。这些显然不是商学院学科知识内容的重点;也非专修的主要内容。

两条研究探索路径

看深一层,商学院的学科知识,其实有两种不同功用价值或应用取向。其一,商学院始终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所提供的学科知识内容,即使不是「硬知识」,但也有遵循和运用「因果」关系作推断的科学方法,去探索和发掘现实世界里人类行为背后的一些思想原因或动机,并据此进一步建立模型,来剖析个人、企业、机构以至政府等行为体种种互动,从而得出按因果逻辑分析而成的客观研究结果,去改善社会环境,提高整体社会成员的福利。

这就是商学院重点研究和在应用上的发展方向,某程度上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没有本质上太大分别,在探究过程中,包含了观察、提出问题、设定或建模、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等步骤。 自然科学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而商学则去了解人类种种不同经济行为背后的思想原因或动机,从而设法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处境。

两种价值的混淆陷阱

其二,随着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课程流行起来后,不少商学院的授业渐渐聚焦于教学,并且采用很多理论框架或指导思想,落实商业应用,而这些理论框架或指导思想的知识源头,多建基于经验积累所得的判断,而非出于因果逻辑的严格建立与论证。然而,这些基于经验积累作出判断的学科知识,对实际社会也起到一定的积极性影响和作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由于这些理论框架或应用指导思想,未必经过实际的科学方法论验证,建立起严格的因果关系,所以有论者从学术角度认为,商学院课程内容不够「科学化」,主要原因相信也在于此。

很显然,这是商学知识探索两条不同功用价值或应用取向的路径。笔者观察到,在研讨商学院发展问题上,一些论者往往把二者混淆起来。从学科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作议论起点,所看到的,是基于经验积累的「思哲式」知识,缺乏严谨的因果逻辑推断;当把知识内容聚焦于商业世界的实际应用性,却又只看到这些知识纯粹是因果逻辑的推断,批评「过于空泛」、「不切实际」,甚至因而动摇到对商学院的发展价值与认同。

笔者认为,商学院学科知识这两种价值或功用,我们必须对此有清晰的理解,这是学术或知识追求探索的两条不同路径,但归宿也是把探索到的知识洞见,应用和贡献于社会,只是体现在不同的范畴或环节之上而已。

随着科技突发猛进,影响无远弗届,除商学院外,不少其他人文学科的课程,今天都融入涉及科学知识的元素。像大部分商学院都开设了有关AI、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商学+科学」科目。不过,从人文科学的商业角度教授带科学内容的课程,跟从理工科学的角度作传授,有明显分别,差异在于商学院会从人文、伦理、商业行为和制度性组织发展等社会性事物,作探讨基础和主调,而理工科学则从自然物理的技术发展角度出发。

相互补充 相互启迪

值得强调一点,从人、伦理、商业行为和制度性组织发展等作探讨起点,并不意味商学完全脱离了科学的范畴。事实上,从上文分析商学院学科知识两种的价值或功用,两者其实都可产生积极性作用和效果。当企业引入一些科技元素,商学研究可循因果关系的方向,深入探索和发掘出这些科技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运效率产生什么影响或效率转变,这些从因果关系论证得出来的转变发现,也可以在其他企业中「重现」,取得到自然科学研究结论般的普遍性效果。

或者在另一条路径上,当引入科技因素后,循着过往经验性积累的知识,去指导机构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科技元素,促进企业的发展,而这些知识虽则不一定来自因果逻辑的严格推论,但也可应用于不同的商业场景,使商学院知识的价值和功用,取得更为全面的体现。事实上,这两条不同研究路径得出的知识「双重性」,可以相互补充,在追求社会真实性上也可相互启迪。因此,对于从人文、伦理、商业行为、制度性组织和社会效率等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感兴趣的学子,商学院的学科,无疑仍是具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可取修读选择。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