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信报》,2025年8月23日
「惊喜包」清仓 增利润减剩食浪费
于漫
科大商学院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教授
食物严重浪费情况令人怵目,美国每年浪费近1200亿磅食物,占美国食物供应总量近40%,经济损失高达2180亿美元。食物浪费也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食物浪费每年造成33亿吨温室气体排放。为彻底解决食物浪费问题,近年各种创新型和市场驱动的解决方案相继提出和试行。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项创新研究,围绕「好物勿弃」(Too Good To Go)这个致力减少食物浪费的手机应用程序平台展开。
「惊喜包」能减少剩食吗?
Too Good to Go (TGTG)把消费者与有剩食的商店和餐馆联系起来,大家携手「拯救」那些即将运往垃圾区堆填的剩余食物。TGTG平台于 2015 年在丹麦推出,如今已发展壮大,在欧洲和北美19 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 1 亿注册用户和17万个活跃业务合作伙伴。TGTG创新之处,是允许商店把原本将遭浪费的剩食,打包组成「惊喜包」(surprise bags)在平台销售。消费者提前预订,并在指定时段,通常是在工作日结朿时领取订购的惊喜包。在下单时,消费者并不知道惊喜包里的食物量,而视乎商店当天剩食的供应量而定。换言之,惊喜包是以「盲盒」销售方式吸引消费者。若包里食物「抵食夹大件」,可令消费者「喜出望外」。基于TGTG的清仓促销带有惊喜元素,笔者称之为「惊喜清仓」(surprise clearance)。除了TGTG,中国内地也有很多类似的应用程序作惊喜清仓,如趣小袋、米粒盒子等。
支持这种创新型清仓方案的人认为,此举可减少食物浪费,提高商店利润,并满足缺钱购买正价食物者的消费需求,而且通过出售少量通常不适合捐赠给食物银行的易腐食品,填补了这个独特的市场空白。然而,持怀疑态度者提出:清仓销售的食品究竟是真正的「剩余食品」,抑或实际上只是一种有计划的生产(planned production),是增量销售手法,尤其是惊喜清仓要求消费者提前预订下单。此外,惊喜包里食物量或过多而造成浪费,因此惊喜包能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吗?这些争议引出笔者的研究问题:当商店战略性地确定生产数量时,这些清仓方案是否能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包括商店浪费和消费者浪费)?哪种清仓方案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效果更好、哪种方案商店的利润更高?
增利润减剩食方案
解答这些问题,笔者构建了一个包含三种销售方案的分析模型框架:即「惊喜清仓」、「不清仓」(no clearance) 和「透明清仓」(transparent clearance)。透明清仓是指商店根据常规销售后的剩余库存,以单价进行折扣销售,清晰且透明。
笔者以「惊喜清仓」作为一种创新商业模式,据此探究提高商店利润并减少食品浪费的有效方案。通过「惊喜清仓」的数学设模,将之与「不清仓」和「透明清仓」进行比较。有关研究方法,笔者从略(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笔者和合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Luyi Yang教授共同联署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的论文 “Too Good to Go: Combating Food Waste with Surprise Clearance”),而集中讨论研究发现和结果,
研究表明,「惊喜清仓」在提高商店利润和社会福利方面,比「透明清仓」更有效,并且在三种销售模式中,最能刺激商店增加生产。此外,尽管「惊喜清仓」的生产数量最高,却可清零商店浪费(因所增产量可通过惊喜包兜底销售)。至于「透明清仓」也有可能实现商店零浪费,但在商店的最优定价之下商店宁愿保留一定的库存食物浪费——它最终可能比「不清仓」产生更多的商店浪费。再者,这两种清仓方案,都会增加消费者浪费,亦即食物浪费出现在消费者一端。
对焦低消费群为「三赢」条件
具体来说,在三种销售方案中,「惊喜清仓」产生的商店浪费最少,但消费者浪费却最多。研究发现,当清仓销售对焦消费估值较低的消费者群体时,「惊喜清仓」和「透明清仓」方案都能成功地减少相对于不清仓的总浪费。在这个情况之下,「惊喜清仓」可以是一个「三赢」解决方案,既能最大化商店利润和社会福利,又能最小化方案中的总浪费。
不过,这两种清仓模式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导致总浪费比「不清仓」更多,甚至「惊喜清仓」可能成为三种模式中总浪费最严重的方案,造成这个微妙后果,并非源于「惊喜清仓」向低端消费者倾销超出其消费能力的食物(如给多了食物,食不完致浪费),而是由于「策略性生产效应」(strategic production effect),增加了高端消费者的浪费。如果没有策略性生产(即假设各模式的生产量固定),「惊喜清仓」能在三种模式中实现最少的总浪费。若然相反(商店进行策略性生产,增加产量),即使低端消费者能够完全消耗所获得的食物,但也无法抵消高端消费者的浪费,使「惊喜清仓」仍可能成为总浪费最多的模式。
惊喜包不宜作常规销售策略
总体而言,新颖的「惊喜清仓」模式,有望成为提高商店利润和减少食物浪费的有效替代方案。但也要提醒政策制定者,尽管「惊喜清仓」能实现商店零浪费,但它并不总能实现其宣称「减少食物浪费」的目标。因此,笔者强调,在评估食物浪费时,采取更全面方法的重要性,特别是需要关注食品供应链各阶段的浪费,尤其是终端消费者产生的浪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惊喜包在笔者的模型中具有利润优势,但其实际运营也面临挑战。它要求消费者提前计划并下单,并需要在指定时间窗口内到店取货,这可能会带来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并需要额外的协调。所有这些因素,都会给订购惊喜包的消费者带来额外不便。因此,我们预计惊喜包更适合作为清仓机制,而非常规销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