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8月23日

「驚喜包」清倉 增利潤減剩食浪費

于漫

科大商學院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教授

食物嚴重浪費情況令人怵目,美國每年浪費近1200億磅食物,佔美國食物供應總量近40%,經濟損失高達2180億美元。食物浪費也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在全球範圍內,食物浪費每年造成33億噸溫室氣體排放。為徹底解決食物浪費問題,近年各種創新型和市場驅動的解決方案相繼提出和試行。筆者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項創新研究,圍繞「好物勿棄」(Too Good To Go)這個致力減少食物浪費的手機應用程式平台展開。

「驚喜包」能減少剩食嗎?

Too Good to Go (TGTG)把消費者與有剩食的商店和餐館聯繫起來,大家攜手「拯救」那些即將運往垃圾區堆填的剩餘食物。TGTG平台於 2015 年在丹麥推出,如今已發展壯大,在歐洲和北美19 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1 億註冊用戶和17萬個活躍業務合作夥伴。TGTG創新之處,是允許商店把原本將遭浪費的剩食,打包組成「驚喜包」(surprise bags)在平台銷售。消費者提前預訂,並在指定時段,通常是在工作日結朿時領取訂購的驚喜包。在下單時,消費者並不知道驚喜包裡的食物量,而視乎商店當天剩食的供應量而定。換言之,驚喜包是以「盲盒」銷售方式吸引消費者。若包裡食物「抵食夾大件」,可令消費者「喜出望外」。基於TGTG的清倉促銷帶有驚喜元素,筆者稱之為「驚喜清倉」(surprise clearance)。除了TGTG,中國內地也有很多類似的應用程式作驚喜清倉,如趣小袋、米粒盒子等。

支持這種創新型清倉方案的人認為,此舉可減少食物浪費,提高商店利潤,並滿足缺錢購買正價食物者的消費需求,而且通過出售少量通常不適合捐贈給食物銀行的易腐食品,填補了這個獨特的市場空白。然而,持懷疑態度者提出:清倉銷售的食品究竟是真正的「剩餘食品」,抑或實際上只是一種有計劃的生產(planned production),是增量銷售手法,尤其是驚喜清倉要求消費者提前預訂下單。此外,驚喜包裡食物量或過多而造成浪費,因此驚喜包能有效減少食物浪費嗎?這些爭議引出筆者的研究問題:當商店戰略性地確定生產數量時,這些清倉方案是否能有效減少食物浪費(包括商店浪費和消費者浪費)?哪種清倉方案在減少食物浪費方面效果更好、哪種方案商店的利潤更高?

增利潤減剩食方案

解答這些問題,筆者構建了一個包含三種銷售方案的分析模型框架:即「驚喜清倉」、「不清倉」(no clearance) 和「透明清倉」(transparent clearance)。透明清倉是指商店根據常規銷售後的剩餘庫存,以單價进行折扣銷售,清晰且透明。

筆者以「驚喜清倉」作為一種創新商業模式,據此探究提高商店利潤並減少食品浪費的有效方案。通過「驚喜清倉」的數學設模,將之與「不清倉」和「透明清倉」進行比較。有關研究方法,筆者從略(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筆者和合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Luyi Yang教授共同聯署發表在Management Science的論文 “Too Good to Go: Combating Food Waste with Surprise Clearance”),而集中討論研究發現和結果,

研究表明,「驚喜清倉」在提高商店利潤和社會福利方面,比「透明清倉」更有效,並且在三種銷售模式中,最能刺激商店增加生產。此外,儘管「驚喜清倉」的生產數量最高,卻可清零商店浪費(因所增產量可通過驚喜包兜底銷售)。至於「透明清倉」也有可能實現商店零浪費,但在商店的最優定價之下商店寧願保留一定的庫存食物浪費——它最終可能比「不清倉」產生更多的商店浪費。再者,這兩種清倉方案,都會增加消費者浪費,亦即食物浪費出現在消費者一端。

對焦低消費群為「三贏」條件

具體來說,在三種銷售方案中,「驚喜清倉」產生的商店浪費最少,但消費者浪費卻最多。研究發現,當清倉銷售對焦消費估值較低的消費者群體時,「驚喜清倉」和「透明清倉」方案都能成功地減少相對於不清倉的總浪費。在這個情況之下,「驚喜清倉」可以是一個「三贏」解決方案,既能最大化商店利潤和社會福利,又能最小化方案中的總浪費。

不過,這兩種清倉模式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導致總浪費比「不清倉」更多,甚至「驚喜清倉」可能成為三種模式中總浪費最嚴重的方案,造成這個微妙後果,並非源於「驚喜清倉」向低端消費者傾銷超出其消費能力的食物(如給多了食物,食不完致浪費),而是由於「策略性生產效應」(strategic production effect),增加了高端消費者的浪費。如果沒有策略性生產(即假設各模式的生產量固定),「驚喜清倉」能在三種模式中實現最少的總浪費。若然相反(商店進行策略性生產,增加產量),即使低端消費者能夠完全消耗所獲得的食物,但也無法抵消高端消費者的浪費,使「驚喜清倉」仍可能成為總浪費最多的模式。

驚喜包不宜作常規銷售策略

總體而言,新穎的「驚喜清倉」模式,有望成為提高商店利潤和減少食物浪費的有效替代方案。但也要提醒政策制定者,儘管「驚喜清倉」能實現商店零浪費,但它並不總能實現其宣稱「減少食物浪費」的目標。因此,筆者強調,在評估食物浪費時,採取更全面方法的重要性,特別是需要關注食品供應鏈各階段的浪費,尤其是終端消費者產生的浪費。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驚喜包在筆者的模型中具有利潤優勢,但其實際運營也面臨挑戰。它要求消費者提前計劃並下單,並需要在指定時間窗口內到店取貨,這可能會帶來時間安排上的衝突,並需要額外的協調。所有這些因素,都會給訂購驚喜包的消費者帶來額外不便。因此,我們預計驚喜包更適合作為清倉機制,而非常規銷售策略。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