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经济日报》,2025年8月22日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
李家涛
科大商学院利国伟商学教授、商业战略与创新中心主任
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结朿,这次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吸引了200多家海内外企业参展,展出1500多件展品,其中100多款为新品首发。大会后,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 3天赛程里,机器人拳击赛、机器人足球5V5、机器人田径赛等项目备受瞩目。在田径比赛中,人形机器人仅用2分多钟时间,即完成100米长的障碍赛,引发全场欢呼,掌声不绝,显示目前机器人产业正以高速向前发展,商业化也在加速落地应用。
从目前发展形势观察,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潜力巨大。据摩根士丹利上月底发表的报告《人形机器人:一场应用竞赛》(Humanoid Horizons : An Adoption Race)指出,人形机器人正处于「技术突破-资本涌入-政策驱动-落地加速」 的良性循环,中国在应用和产业链布局上领先;美国则在核心技术上持续迭代。该行更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存量突破10亿台水平。
中国迅速抓住趋势与机遇
很显然,中国及时把握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于2021年12月底,国家工信部依据「十四五规划」,联同其他14个政府部门,共同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到2025 年,中国发展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工信部其后在 2023年11月再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具体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突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整机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今年7月发布的 《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勾勒出机械工业的发展路径,到2027年数智技术广泛应用于研发、生产等环节,50%企业达智能制造成熟度二级以上,建成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60%企业达智能制造成熟二级以上,建成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发展路线图十分清晰。
据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资料,在产业促进方面,大会共汇聚了220家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其中核心零部件企业60家,集中展示了1569件产品,融资金额达到14.81亿元人民币。此外,在大会的「产业发展」主论坛上,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正式发布了《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及《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顺笔一提,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两者在设计目标、形态限制与智能核心上有所区别。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是任何形态的机器人,其智能依赖与物理环境的互动(如轮式搬运机器人,无需人形,但能自主导航与避障);而人形机器人则是模仿人类外型与运动方式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应用
由于发展趋势多触及专业技术方面,故笔者在本文聚焦于商业化应用。据《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数据,经遴选出来的10大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涉及工业、汽车制造、3C制造(计算机、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产品)、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安全应急、商业服务、家居服务和农业生产等。
其中,在安全应急与灾场救助应用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搭载烟雾传感器、热成像仪等设备,为救援决策提供支持。在家居服务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协助日常陪伴与生活照料,承担家庭重复性事务等。有关10大潜在应用场景,可参阅附表,笔者不在此一一阐述。
附表:人形机器人10大潜力应用场景 | ||
| 应用场景 | 功能或功用 |
1 | 工业通用操作 | 按生产节奏完成上下料、转移搬运等基础任务,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劳动。 |
2 | 汽车制造 | 分拣配料、精密组装,提升产线效率水平,有助解决汽车制造零部件种类繁多,传统人工分拣配料易出现错漏问题。 |
3 | 3C制造 | 搭载高精度视觉传感器和智能检测算法,可有效检测物料外观缺陷、尺寸精度,达致电子行业产品高精度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
4 | 船舶制造 | 替代人工进行打磨抛光等高危作业,降低人工操作风险,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5 | 石油化工 | 产线巡检、泄漏检测,适应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 |
6 | 电力生产 | 电站操作、设备维护,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 |
7 | 安全应急 | 进入灾害现场执行救援、危险品处理,搭载传感器与热成像仪实时反馈数据。 |
8 | 商业服务 | 导览迎宾、互动展示,提升服务行业智能化水平,如酒店送餐工作。 |
9 | 家居服务 | 生活协助、老年照护,如协助长者起床,喂饭,承担清洁、陪伴等日常事务。 |
10 | 农业生产 | 如在田间执行采摘,喷洒农药、进行精细作业,作物监测,推动智能农业发展。 |
数据源:《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报告 | ||
香港把握机遇助经济升级转型
照目前发展趋势看,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蕴含巨大商机。面对发展机遇,香港不容错过。财政司司长早于2016 年的《财政预算案》中,特别提到,「智能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人技术的应用至为重要。机机人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令产值提升」(第46段)。在当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速形势下,香港可因应自身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加强政策的推动力量,如适时制定与机器人研发、应用相关的法律框架,明确机器人在公共服务、医疗、建造等领域的权责边界,并充份发挥在产业融资上的功能,甚至可考虑加强同内地相关产学研合作,快速进入机器人产业赛道,为香港经济升级转型注入更多科技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