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信报》,2025年7月21日
反思科企崛起路 建构健康产业生态
许佳龙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讲座教授;艾礼文家族商学教授
笔者供职的科大商学院近日成立了一个技术与商业生态研究中心(下简称「中心」。笔者提起此事,并打算在本文细说成立该中心的缘起和目标,是想带出讨论一个今天非常重要的议题——科技发展对当下和未来商业生态环境和系统产生什么影响。很显然,商业生态环境和系统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决定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成果;也影响到社会各持份者的福利配置。
记得著名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的「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论,阐释一家资源较少的小公司,如何通过从底层进入市场,并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最终成功挑战现有企业。颠覆式创新的特色是提供更简单、更实惠的产品或服务,最初吸引那些被忽视、或相对现有主流企业为低端的细分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当市场开始接受这些产品、服务或技术,颠覆式创新会不断改进,并吸引更多主流消费者,最终超越了现有竞争对手,取代了原有企业的商业前列地位。
巨无霸企业巍然拔起
也许读者会问:成立技术与商业生态研究中心与颠覆式创新有什么关系?这其实牵涉到中心成立其中一项主要目标——阐明技术颠覆对行业和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
去年,内地一家重磅科技公司创办人——该公司成立的历史并不悠久,却已具很大影响力,这位企业家与笔者接触,大家在交流中,他表示观察到当下科技界发展生态不断演变,尤其是不少内地企业的发展方向,跟以往包括颠覆式创新的发展路径不一样,当前所目睹的,是一些划时代的技术横空面世后,像互联网技术或AI新技术,产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产品和新应用,这些新技术和应用把整个平台发扬光大,随后,除了继续营运开始时的某一行业外,还不断扩展到其他市民生活领域;平台的经营范畴,也好像无远弗届,如笔者在本栏之前分析的互联网+,以及AI+的发展模式般,不断向外扩展。
资源过度集中不利整体发展
在这种发展情况下,所呈现的商业环境和生态,是资源十分集中,无论是企业的营业收益、盈利等,往往集中到少数的科技公司、平台或企业股权主要持有人身上;甚至制造出极少数硕大无朋的巨无霸企业,这些巨无霸企业的得益或所控制的资源,未必有效渗透到社会低下各阶层的持份者,导致出现寡头垄断经营,或产生「挤掉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挤压了其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形成一个不健康的发展生态环境结构,不利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随着AI技术进步发展,这个创新科技世代的前景,以及发展步伐的纵深也愈来愈大,并予人无限憧憬,而上述这种偏颇的商业生态环境结构,使发展中所得的社会资源和利益,未必可以普及到各个社会维度——包括那些科技巨擘之外的企业、机构以至普罗大众。
翻新对科技和颠覆式创新认识
于是,这位企业家与笔者商讨,并提议大家一起拨资,去成立一个研究中心,研究目前一些大企业,特别是科技公司,从其创始、茁壮到演变成巨无霸的发展轨迹、总结其发展经验、其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商业生态环境与系统,透过研究这些案例,反推导出一套新理论,冀能给予业界、政府以至用户一些新的提示和启迪,进一步翻新我们对创新科技和颠覆式创新发展路径的认识,给业界一个发展指引和框架,这是当日我们携手成立这个研究中心的初衷。
我们希望通过「中心」,将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经验相结合,并与相关政府或公共机构合作,形成一种利用技术创新推动高效、公平的产业发展的协同方式,同时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合作平台,共同探索技术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培育每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在一个健康商业生态环境和系统下,以平衡和可持续的方式蓬勃发展。
这位企业家创立的企业,目前所投资的领域,笔者所见也很广泛,他把赚到的资源回馈社会,促成研究工作,协助营造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环境,值得钦敬,笔者也当仁不让,乐意为「中心」的发展尽一己棉力。
建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与系统
总的来说,在创新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瞬息万变下,营构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环境和系统,对新技术促成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极其重要;加上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渗透范围不断扩展,因此,促进学者、行业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合作,开发新的理论和框架,阐明技术颠覆对行业和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协助企业制定战略和管理框架及指导,帮助组织适应技术变革,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发展,无疑是推进今日科技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缺乏这种推动力量,笔者不敢说会窒息发展,但肯定会使发展与进步的成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