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信报》,2025年1月20日
科技应用如何提升社会经济价值与效率?
许佳龙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讲座教授;艾礼文家族商学教授
今天,我们所处的信息科技世代,与过去一代相比,几乎是「两个世界」,短短10年间出现翻天覆地的巨变,变化之速,令人目眩,主要原因,是科技在几个层面的发展改写了「历史」。
首先,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芯片的「算力」迅速提升,尤其在人类积极地发展及应用人工智能(AI)、区块链技术及虚拟货币等后,传输数据讯号的算力和速度,以飞跃式向前推进;而芯片行业也如脱缰之马般向前狂奔,取得辉煌成绩,最佳示例为英伟达(Nvidia),该公司1991年成立,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到2024年6月,已取代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由此可见其一斑。
GPU取代CPU
过往,英特尔(Intel)曾是首屈一指的微电脑芯片制造(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行业巨擘。回顾过去几十年,计算机界的发展,一直以CPU为马首是瞻,但到最近十年八载,CPU已让位给「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
「图形处理单元」发展日益蓬勃,主要原因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和AI运算,需要大量利用GPU这种处理器「硬件」,而GPU除可进行图象计算,还对执行分析、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派上用场。很显然,「硬件」急速发展起来,算力持续提高,对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起到相当巨大的驱动作用。可以说,「硬件」发展,是加速「世界巨变」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资料存储成本大降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资料存储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目前大众可以使用几近无限的「云端」,去储存大量信息,包括多媒体。当大量信息的存储不再构成问题,也为世界巨变提供了动力。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网络的连系和速度不断提升,使大家可以实时高速地享用数据和数据。这一切基础背景的改变,使社会涌现出新的发展机遇和技术应用。世界经济论坛(The World Economic Forum)于2016年年会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先进机械、区块链及大数据等技术,为世界带来「第四代工业革命」(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将对全球化下的经济、社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四代工业革命」问世
「第四代工业革命」概念,主要是上文所讲的三个主要因素推动。但值得强调的是,「第四代工业革命」与过去传统工业革命不同之处,在于「第四代工业革命」不再是以单一技术的发展,去推动某一行业的技术提升和应用。当前「第四代工业革命」所蕴含的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渗入到我们生活每一个层面的应用,而非着眼于商业应用或工业应用那么简单。
过往,人们关注的焦点,多是把科技的应用放到商业或工业上,但在「第四代工业革命」的社会大环境下,当中的技术应用已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每一部分,可以说是把人类的生活「电子化」。
笔者近日到内地一行。目睹内地的「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世界,所见所闻所思,实在很值得和读者分享,尤其是香港现正努力朝着「智慧城市 」的发展目标推进。
一机在手可「无钞出行」
众所周知,内地的电子支付无远弗届,市民只需一机(手机)在手,即毋须带备现金四处出行。在香港,我们谈到电子支付,多联想到使用手机,通过电子支付平台进行交易支付、或扫描二维码、或使用八达通以至透过信用卡进行交易支付。不过,看深一层,这个支付动作,只是技术在生活应用上其中一个最末端步骤,亦即只是「付钱」而巳。
然而,在内地,笔者所见,电子支付已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技术应用,不只是交易支付那么简单,而是将「支付」和「技术应用」及「交易流程」衔接在一起,透过用户手机上的网络整体性连系——在这个网络连系所形成的生态系统里,把众人之间的生活日常需要,扣连在一起。以二维码为例,譬如想叫外卖,用户只需把相关的一个二维码扫描了,即可以下订单和进行网上支付,之后,无论是外卖包括送递服务或消费者到指定地点收取,甚至透过其他朋友用户认证代付,都可以有效率地通过平台连系,满足到各方生活的需要(包括商家的营商生活和用家的消费生活)。
岂只支付「咁简单」
再如,在街道上的自动贩卖机。在香港,相信大多数市民都有使用自动贩卖机的经验,首先以现金或使用八达通支付,然后从贩卖机取得所购买的商品或饮料。但在内地,笔者所见,只要在手机上扫描了一个贩商的二维码,无论身在何处,不仅可以进行交易支付,而且商家还可以远程控制每一部贩卖机上的服务选项,为顾客度身订做不同交易。这种做法,可以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支付,而是透过支付平台的二维码及流程设计,做到在远程进行生活所需的消费活动/行为,这条商业/生活所需品的「价值链」,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透过一部手机和网络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场景,有效地提升社会的经济价值和效率。
囿于篇幅,内地电子支付的科技应用生态系统,从中给我们的发展启迪,另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