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经济日报》,2024年12月20日
家族办公室的「变」与「不变」
彭 倩
科大商学院金乐琦亚洲家族企业与家族办公室研究中心主任
2024年终将至,笔者借此机会,对亚洲家族办公室的「变」与「不变」,做一个综述性分析和展望,希望对香港家办事业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事实上,在微观层面,家族办公室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家族办公室的真实定义和基本功能。在宏观层面上,亚洲家族办公室的发展会有很清晰的变化趋势。
首先,我们先谈不变,从最基本的家族办公室定义说起。家办就是管理家族事务,也就是「管家」角色。这个角色可以由个人也可以由一个群体来担当,这是家族办公室最简单的定义。也需指出,本文所说的家族办公室,是指「单家族办公室」,也就是只管理一个家族事务的个人或组织。从这个简单定义出发,引出家办两个永恒不变功能。
管钱管家功能不变
第一个功能是「管钱」,即财富管理。这个话题是一个很成熟话题。自古至今,富裕家族对于财富有以下三个重要的考虑。一,如何把财富传承到下一代;二,如何确保这些财富不要把下一代「宠坏」,使他们变成纨绔子弟。三,如何规避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确保财富安全。如何应对这三点,关键在于家族是否有一个核心的「财富观」来指导。不同财富观,会引导出不同发展结果。譬如,家族的财富观是一心追求财富,万事「以钱为重」、斤斤计较,则这个家族下一代也将成为守财奴,个人利益为上,甚至为了争产不惜牺牲家族和谐,最终「富不过三代」。如家族的财富观是创造财富来支持家族和回馈社会,那么此家族应该会走得更远。(具体可见笔者以往「富过三代」、「华人百年老店」等文章)。
虽然「管钱」并非新话题,但对不少财富人群尤其是「新财富」,即创富和积累财富不超过一代的家族来说,若没有接受相关培训和认识更多失败案例,其「财富观」也是不成熟的,往往聚焦于一味追求财富,缺乏更可持续性的社会目标。
家办第二个功能是「管家」,怎样去维护整个家族的和谐关系;怎样将正确的家族价值观传递到下一代?事实上,管家功能才是家办的核心所在。当一个家办只管钱,更合适的称谓应该是「私人投资办公室」。
扼要来说,家族办公室的「管钱」是基本,是硬技术;「管家」是核心,是软实力。没有软实力的家族走不远,纵使有巨额财富。理解了家办的两个基本定义和功能后,再来看亚洲家族办公室事业的整体性趋势会有什么变化。
新财富带来量变待质变
第一个变是数目。未来十年,估计是亚洲家办事业的黄金发展期,数目持续增长。但笔者在此提醒各持份方,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更为重要。事实上,要设立一个有2人至 4人专业投资管理团队的单家办,财富起码要有 2.5亿美元可投资资产。但目前不少自称为「家办」并未达到这个标准。这其实是简单的成本与收益的考虑,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建立单家办的意义就不大,可考虑加入多家办或寻求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帮忙。
随着亚洲财富不断增加,富豪数目增加,家办数目也必然相应增加,但目前除了看到资产规模不到位的家办,亦有不少「伪家办」,明明是「卖方」,却伪装成「买方」,妄图混入家办群体分一杯羹。笔者冀未来家办数目的增长,能够排除这些「水份」,使家办事业可更健康地发展。
第二个变是亚洲「新财富」逐步成长为「旧财富」。近年家办事业发展那么「火」,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新财富」的涌现。但「新财富」随历史也会过渡成为「旧财富」。在此过程中,「新财富」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没有意识到有风险的存在,很容易再走一遍「旧财富」所走的老路,重蹈「旧财富」所犯的错。
第三个变是财富管理的重心。财富管理有两大目标。一是财富保值;二是财富增值。新财富大部分聚焦于增值,旧财富则在保值。要增值,很多做法往往是短期性的。基于增值不可能「持续」,当「新财富」积累到一定资金规模,向「旧财富」演变,投资策略就会出现变化,把很多短期性策略改为长期性。「新财富」随着创始人的年龄增长和家族企业的历史发展,就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作出调整,逐步向财富保值靠拢。
不独善其身 需兼善天下
第四,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更多其它家办案例,更多「新财富」的家办会逐步意识到,无论「管钱」或「管家」,其核心家族价值观都不可能只立足于自身家族,而应该更多考虑社会利益。对位于全世界财富人群金字塔尖的家办们来说,须更有意识地去创造更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第五,笔者寄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整个家办的生态圈能够变得更健康。家办生态圈里有很多持份者包括富裕群体、服务提供商、政府,以至学者,而良好的生态圈,富豪不只聚焦于财富的增长;政府不只聚焦于家办数目增长作为政策指标;服务提供商不只聚焦于个体利益或管理费之上,为增加收入而作出有违专业道德和精神的商业行为;学者能够秉持学术中立,要对家办事业的发展作出公正的评析,引导家办事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良好的家族办公室的生态系统下,香港的家族办公室事业发展,能够可持续地向前迈进,成为引领香港以至全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