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经济日报》,2024年10月25日
旅游政策「组合拳」 指引旅业转型方向
林亨洙
科大商学院商业及社会信息分析中心访问学者
吴晓雯
科大商学院商业及社会信息分析中心副经理
特首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政策措施,来刺激香港旅游业转换经营范式,开拓更多入境旅游客源,如「开拓中东和东盟旅客客源」;打造香港旅游新面貎,提升本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做到「香港无处不旅游」(《施政报告第 129段》,为香港旅游业转型发展,作出了方向性指引。
目前,香港旅游业的确处于一个「待变」关键时刻。据「慧科-香港科技大学旅游指数」的最新数据,预示10月整月香港入境旅客数量将大幅增加,主要受惠于国庆黄金周。
另据入境事务处的数据,国庆假期间,内地访港旅客数量高达1,216,568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并已恢复至2018年疫前水平80%(见附图),反映香港旅游业从疫情期间的萧条状态,持续好转过来。
内地访港旅客人次渐次回升,按照大数据分析,自9月底起,内地OTA媒体及微博上,出现「港铁八达通支付优惠活动」的宣传,激发网民讨论。随后,多个商户配合,相应推出如「Call车红包」和访港旅游套票等不同优惠,进一步带起到香港旅游的讨论度。在微博上,甚至还出现多个鼓励内地游客访港旅游的热话。
在黄金周假期结朿后,大数据显示,内地访港旅客从旅程中获得的旅游体验,正面性反应相当多。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民都分享了国庆假期在港游玩的经历,除了经典旅游项目外,还分享了自己参与国庆庆祝活动,如搭乘国庆版天星小轮、观赏无人机表演的体验。在众多庆祝节目中,国庆烟花汇演最受关注,不少网民认为表演十分震撼,反映「盛事旅游」,只要安排妥善,对旅客有一定吸引力。
整体来说,入境旅游在今年国庆黄金周的表现,随着各项交通、娱乐、购物优惠活动推动旅客来港,我们预计,香港10月以及年末的旅游人数,将继续有所增长。
另一方面,特首李家超透露,港府已向中央政府提出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以及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而港府亦即日起放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旅游和商务「一签多行」申请门坎,以及「一签多行」签证有效期由两年增加至三年,相信只要配合足够宣传和旅客优惠政策,香港旅游业料将可逐渐回复至疫情前水平。
回头再看《2024年施政报告》对香港旅游业在可见将来的发展「框架蓝图」,特区政府透露,快将公布的《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 2.0》,重点涵盖推动文化、体育、生态及盛事等方向,主要范畴包括: (一)开拓生态旅游;(二)开拓中东和东盟旅客客源;(三)拓展具特色旅游产品,如在香港仔避风塘扩建部分、前南丫石矿场和红磡站临海用地项目,推动游艇旅游,积极推动熊猫旅游、赛 马旅游等;(四)发展盛事旅游经济;(五) 推动智慧旅游及提升旅游业服务质素等。
从政府所勾勒的发展框架蓝图中,当中致力开拓中东和东盟旅客客源,这一点相当重要。考虑到入境旅游对提升香港消费和零售收益的重要性,根据旅游发展局公布的《香港旅游业概况》(截至今年7月)的主要客源市场资料,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为 5600元(港元‧下同);内地旅客为 5100元;非内地旅客为 6700元。
在非内地旅客的人均消费主要市场统计中,来自海湾阿拉伯合作委员会6个国家市场的人均消费最高,达10500元;随后依次为印度(9100元)、泰国(8200)新加坡及澳洲(7900元)、印度尼西亚(7100元)等(见附表),反映开拓非内地市场客源(目前政策聚焦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客源),对提升入境旅游对本地消费和零售,有一定的裨益;也是提升旅游业「重量重质」的重要部分。
附表:入境旅游过夜人均消费统计 | |||
市场 | 2018年全年 | 2023年7月至 12月 | 2024年 1月至6月 |
海湾阿拉伯全作国家委员会* | 8,800 | 11,300 | 10,500 |
印度 | 6,000 | 8,300 | 9,100 |
泰国 | 7,300 | 7,100 | 8,200 |
新加坡 | 6,500 | 7,700 | 7,900 |
澳洲 | 6,900 | 8,000 | 7,900 |
加拿大 | 5,400 | 7,400 | 7,800 |
美国 | 6,500 | 7,600 | 7,400 |
越南 | 7,300 | 7,000 | 7,200 |
印度尼西亚 | 5,900 | 6,400 | 7,100 |
英国 | 6,800 | 8,600 | 7,000 |
*海湾阿拉伯合作国家委员会6个市场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沙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数据源: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旅游业概况》,2024年7月,页5 |
不过,如何开拓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客源,是对政府和旅游业界一项挑战。然而,拓展具消费潜力的非内地市场客源,无疑是必行一步。短期而言,发展具「港风」的特色旅游、盛事经济、体育+的各项大型活动联乘其他商业机构,以及尝试推动「熊猫经济」等政策「组合拳」,相信有助香港旅游业找到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总的来说,《施政报告》提出各项刺激旅游政策措施,加上政府提出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以及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从慧科-科大旅游指数最新显示,随着内地旅客来港游的热度增加,预估在 今年第四季,不排除人境旅客人次可逐渐回升至疫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