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篇〕— 刊于《经济日报》2023年9月21日
加强市场化改革 海归经历有助创新
龚亚平
科大商学院管理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
中国历年赴海外留学的学生数目相当庞大,而且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人也众多,这些海归企业家,其留学经历是否有利公司创新,无疑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据估计,1978年至2018年,超过432万中国人出国留学,其中365万人(84%)回国发展。根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11.9%的海归选择回国发展,进行创业。 海归企业家的杰出例子包括百度的李彦宏、携程的梁建章等。
有研究表明,企业精英的外国学习经验有助促进企业成果,例如策略变革和创新等;亦有研究从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论证在海外学习和/或工作的海归企业家,有助促进公司的创新绩效。很显然,教育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基于笔者考察企业家的留学经历,其本质是教育性的,因此,笔者聚焦在了人力资本上。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有国外学习经历的人,积累了新的知识和/或识见(即人力资本),此举有利于企业创新。
资源可替代 影响现变量
不过近年也有研究指出,企业家或高层管理团队的国外经验,可能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或只有边际影响。尽管研究结论不一致,但研究很少考察私营企业家的出国留学经历,于何时有利于企业创新,何时不利于企业创新?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挥作用?在什么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
与发达国家企业家相比,中国民营企业家面对独特的制度环境。在中国背景下,企业家的个人属性和制度环境对私营企业的创业活动举足轻重。由于中国企业家可以获得全球或「当地资源」(local resources),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留学人力资本资源和当地资源是否相互作用影响到企业创新?如果相互作用,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生?
「资源替代」(resource substitution)的视角表明,由于不同的(例如内部和外部)资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一种资源的存在,可以使另一种资源变得不那么必要,或者不那么重要。采用这个视角,笔者考虑了当地资源在调节私营企业家的留学经历对企业创新所起影响的作用。笔者把当地资源分为两类:一,企业通过积极主动的企业政治参与策略,而取得独有的资源;二,通过提高当地市场化程度,而为不同企业平等获取的公共资源。
政治参与、关系与市场化环境
在中国背景下,我们检视了私营企业家参与政治体系(即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及其企业所拥有的「关系」情况。通过参与政治体系或建立关系,企业可以获得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当地资源(例如,当地的人才或技能,甚至是政府资助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成果),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出国留学的人其力资本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便较低。相比之下,本土市场化可以放大了海归经历的好处,因为这种区域市场化,使所有企业都能平等地获得当地资源,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得私营企业家独特的留学人力资本变得更为重要。
我们聚焦海归企业家对政治制度的参与、企业的「关系」水平和地方市场化水平,作为影响获取外部本地资源的三个重要因素。笔者预计这三项因素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海归企业家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和洞见)对企业创新作起的影响程度。
三项假设找出「真相」
根据上述论点和暗示性证据,笔者作出三个假设:
假设1: 海归企业家的政治参,与会调节海归企业家的留学经历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使得这种关系在低政治参与时呈正相关,但在高政治参与时,则不呈正相关(即政治参与会替代留学经历)的经验。
假设2: 企业的关系会调节海归企业家的留学经历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使得这种关系在低关系而非高关系时,呈正相关(即关系替代了留学经历)。
须要说明一下,市场化定义为从官僚或政府手段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安排,以获得必要的商品和服务供应的过程。高度的市场化意味着各种业务需求可以通过开放、公平的市场得到满足。 当市场化水平较高,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获得所需的资源。
在公平安全的营商环境中,海归创业者更有可能拥抱创新竞争策略,培育创新文化,将人力资本转化为创新。换句话说,地方/区域的高水平市场化通过提供更公平、更安全、更友好的外部环境,提升了创新作为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并激发了留学人力资本资源的创新。这种地方市场化也意味着政府行政干预和基于连接的独特资源较少,知识产权保护较多,市场准入限制较少。因此,笔者设定——
假设3:本土市场化会调节海归企业家留学经历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使得留学经历在本土市场化水平较高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更强的正向影响。
非市场环境创新 海归经历无效果
我们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一系列全国范围内的私营企业调查中获得了数据。 该调查自 1993 年以来每两年进行一次。样本私营企业是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过程选取的。有关研究方法和统计细节,不拟在本文详述,而集中讨论研究的结果(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foreign‐study experience on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 。
研究结果显示,受过外国教育的企业家强烈参与政治体系,或者当企业拥有较高的「关系」水平时(非市场化环境),使公司能够获得优于其他公司的本地资源优势,私营企业家的留学人力资本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的影响力,就会减弱。相比之下,留学人力资本在当地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影响变得显著。换言之,海归企业家的政治制度参与和企业的「关系」,替代了海归企业家的留学经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使得海归企业家的留学经历,对于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相比之下,企业家的留学经历在当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背景下得到发挥,促进企业创新的优势。
深化改革 用好人力资本资源
我们的这项研究,清楚表明,外部资源可以替代内部资源(即首席执行官海外学习经验支持的人力资本)在公司创新绩效中的作用。此外,研究成果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意义。
新兴市场政府经常提供激励措施(例如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来吸引人才回流,以促进创新。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去了解如何从企业家的留学经历中获得更多利益。 在中国背景下,海归企业家对政治体系的参与和企业的「关系」,均使得企业家的留学经历对企业创新的益处,不那么显著。 因此,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海归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如果真正想充分发挥留学经验对企业创新的潜力,就应该仔细考虑其「非市场策略」(例如政治参与和关系)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当地市场化水平较高,有助于实现企业家留学经历的效益,因此建议新兴市场的政策制定者和地方政府官员,应该继续和深化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