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衍生产品可望在金融层面控制气候相关风险。

助理教授陈展辉及副教授George PANAYOTOV
博士研究生储庄
科大商学院金融学系

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长远灾难后果,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应对行动刻不容缓,对气候变化的延迟响应,将令形势进一步恶化,并有更大的机会面临无法挽回的灾难性损失。本文将对气候衍生产品是否可以控制气候相关风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1.多元气候风险

气候风险复杂而多元,一般可划分为「实体」和「转型」两大类别。实体风险源自气候冲击从实物、营运或计划等角度为经济活动带来的直接影响,以及对资产表现的连带影响。面临此类风险的公司有机会面对由于气候问题,比如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等,直接引起的成本上升。举例而言,承保沿海地区物业的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大损失,而农业生产者亦较易受制于极端天气情况。

至于转型风险,则与影响过渡至零净碳排放经济所产生的不确定财务因素相关。这类风险由政策调整、技术革新,以及大众喜好和社会风气改变等因素造成,例如石化能源公司或会因原煤定价或当局对碳排放的限制而招损。气候变化驱使下的科技进步和政策转变,亦可能威胁部分企业现有的业务模式,例如传统汽车业或会被电动车或燃料电池汽车所颠覆。

与气候相关的实体和转型风险已然或即将会影响绝大部分经济领域。这些气候风险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其为时长短、所在地域、受影响行业,以及缓解和适应气候问题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倘若这些风险被错误解读或控制失当,或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甚至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此外,中低收入家庭因气候相关风险而蒙受的损失将尤为惨重,造成环境不公的问题,并损害社会福祉。总而言之,气候变化和天气情况所产生的实体和转型风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极需创新解决方案。为此特设的金融衍生产品或有助应对挑战。

2.现有的气候衍生产品

过去20年,衍生产品一直是控制气候相关风险的辅助工具之一。现时,不少农业、能源业及金属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以及金融机构,均有进行各类相关的场外交易,或是于交易所买卖气候衍生产品。目前市面上不仅提供传统的气候衍生产品、电力期货,还有相对新兴的产品工具,包括价格基于股票指数的ESG期货及碳衍生产品。

有助缓减恶劣或反常天气情况引致的相关风险的气候衍生产品早于1996年就已面世。这些产品的回报,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天气指数,例如降雨量、温度、湿度或降雪量。相对于传统的金融市场,气候衍生产品市场较不完善,主要在于其相关资产不可储存。今天,气候衍生产品主要供企业作对冲之用,以尽量降低反常天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亦供对冲基金和其他利用这些市场波动从中获利的人士作投机之用。

然而,显然这些现有的衍生产品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并非为控制影响全球的气候风险,而是让企业得以把风险转移予愿意或更有能力应对风险的市场参与者来承担。因此,市场需要一类全新的衍生产品可以更好应对环球的的气候挑战,创新ESG期货产品便于近期应运而生。ESG交易所买卖基金及指数期货市场近年同样畅旺,交投量和未平仓量与日俱增。2020年第一季,ESG基金的全球投资额达456亿美元(Morningstar,2020年)。这些衍生产品的市场能否进一步壮大,取决于ESG基金未来能否持续增长,成本能否下降。

3.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数据计算存有挑战

现有的衍生产品数量远远供不应求。首先,在交易所上市的大部分气候期货和期权,所建基的天气指数均聚焦于某个特定地方或地区剧变与非剧变天气数据的总和,这些产品固然有助监控该地的气候相关风险,但却无助应对气候风险所带来的更广泛影响。

第二,现有的衍生产品流动性不高。由于难以利用模型精准分析潜在气象因子,气候衍生产品亦难以准确定价,加上投资者对此市场及其所带来的裨益认知不多,因此不欲主动参与此类交易。

第三,准确的天气数据不易获取,亦令开发气候衍生产品的过程受到限制。惟有透过可信可靠的数据,方可计算相关价值链的环境因素和特质,从而设计出相应的气候衍生产品。能否准确量化气候风险,是评估借贷风险、为衍生产品定价和开发可持续金融产品等一系列财务方案的关键。

气候数据平台和气候金融科技方案,能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具有连贯性的且可资比较的数据,而气候金融实验室则有助将气候风险数据集中处理和进行分析,并设计出创新的金融产品。最近,MSCI及Trucost等私人公司均设法构思新方案,针对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包进行收集、处理和传送,从而更好地反映出资产层面的环境特征所蕴藏的市场价值和附带风险。

4.气候衍生产品带来的新希望

鉴于市场对可有效控制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需求日益殷切,衍生产品交易所亦有望能透过不同方式拓展业务,包括不断完善现有产品和持续推陈出新。

各衍生产品交易所正寻求将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相关的因素计入现有的合约当中。企业和消费者均日益关注其制造或耗用的产品是否有利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希望能更妥善监管和了解自身的供应链,以达致若干可持续发展标准。有鉴于此,衍生产品的合约有必要因应环保标准的变化而进行修订。

举例而言,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2020年发布的国际公约规定,船舶须弃用高硫燃油,改用低硫燃油,这就逼迫现有的衍生产品必须改进行调整。最近,一些场外交易掉期合约亦已经过修订,纳入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诱因机制。此机制分别于2019年8月及10月先后应用于场外交易利率掉期和外汇远期掉期,交易对手若完成前设的特定可持续发展表现目标,应支付款项将可减少,若此机制同样放诸于衍生产品,将可成为市场参与改善环保表现的财务诱因。

另外,市场亦推出全新期货合约,以控制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输电和储能的风险。浮动的电价,为再生能源市场较小体量的参与者带来挑战,而现时再生能源电厂亦因无法有效进行对冲而难以获得资金。新面世的金融产品,将可大大提升电力市场参与者控制风险的能力,并促进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

5.结语

综观而言,气候衍生产品有望从金融层面控制气候相关风险,提供应对气候挑战的经济诱因,并改善社会公义和福祉。然而,此类产品的市场能否进一步壮大和实现满意收效,还有赖业界对气候风险议题的持续关注,精确的气候数据和分析模型,以及不同领域的持份者携手合作。

衍生产品的合约有必要因应环保标准的变迁而修订

参考数据

Alexandridis, A.Zapranis, A. D.2012, Weather derivatives: modeling and pricing weather-related risk,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20, The green swan

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2020, Managing Climate Risk in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Morningstar(2020), Global Sustainable Fund Fl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