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积极运用科技,不应对科技生畏。」
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 Charles D’HAUSSY (夏多希)

香港政府现已成立金融科技专责团队,并于伦敦及旧金山开设办事处,此举定必有助香港金融科技业为全球金融业的改革贡献力量。今期《Biz@HKUST 》访问了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 Charles D’HAUSSY (夏多希),畅谈该署如何吸引顶尖企业、初创企业家、投资者及其他持份者,从而使香港走在这个迅速崛兴行业的最前线。

香港投资推广署是香港政府属下专责促进投资的机构,该署的金融科技主管Charles d’Haussy表示,香港在促进金融科技方面推行了不少措施。

他指出,现时约有550家金融科技公司在港经营,数目由2016年的140家稳步增长,其中52%的公司为海外企业,其余的则是本地公司。「增长幅度相当大。」他说。

随着新科技带领世界进入新纪元,d’Haussy强调,虽然有人说科技影响就业,但金融科技、区块链及人工智能将可创造大量新职位,提供多元化的机遇。

「大家应该积极运用科技,不要对科技生畏。」d’Haussy说:「金融科技业的新职位,适合不同专业和职能且具备熟练技能的人才,并非只有修读金融的学生才可投身金融科技业。」

有说香港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落后于亚洲其他地区,对此,d’Haussy并不认同,他说,香港在1997年推出八达通卡,而八达通卡亦成了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处可见,这足以证明,在「金融科技」一词还未出现的时候,香港早已使用相关科技,可说是金融科技的先驱。

此外,香港政府投入了5亿港元资助未来五年的金融服务发展,包括拓展金融科技及其他创新科技,足证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2016年,香港政府亦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50亿港元,惠及金融科技公司及其他初创公司。金融科技在亚洲快速成长,尤其在中国内地迅速兴起,d’Haussy 解释说,内地主要发展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的支付系统,而香港则针对企业对企业的(B2B)市场,两者截然不同。

「支付服务只是金融科技的其中一部分。」d’Haussy说,香港的金融科技开发主要适用于银行、金融、保险、金融科技监管及按市值计价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较复杂的系统技术。

重要的是,前述的主要发展领域都紧贴着香港的策略优势,这些优势是:香港是国际主要金融中心,拥有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先进的高科技基建,而且与内地的商业策略紧扣联系,因此举世闻名,而最重要的是,香港是全球金融科技公司进军内地市场的门户, 亦是内地企业迈向国际的跳板。「在国际金融市场里,金融科技成长得最快。」d’Haussy 补充道。

有些人认为,香港的办公室租金高昂,或会阻碍海外金融科技公司及投资者来港发展,但d’Haussy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香港的租金与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等其他国际B2B市场的差距其实不算很大。同样地,其他竞争对手也面对着招揽及挽留人才的难题, 例如,世界各地银行都在加快开发金融科技业务,却发现自己正与初创公司及扩张企业争夺同一批金融科技人才。

「吸引合适人才是全球金融科技市场都面对的难题。」d’Haussy说。香港科技大学因应需要,在现有课程中加入了金融科技课程,并将于2019年9月开办一年全日制或两年兼读制的金融科技理学硕士课程,着重教授区块链、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合规及监管的知识。为了让雇主更容易物色到专才,政府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加快从海外及内地输入研发人才,而金融科技、网络安全及创新科技等11项专业领域的从业员均符合申请资格。

香港投资推广署亦推出了多项计划,部分项目更有助学生加深了解金融科技行业。d’Haussy表示,在2018年10月底举办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各间大学及学术机构筹办了多项教育活动,当中包括科大响应参与的嘉宾演讲环节,正是商界与学术界携手合作的最佳实例。

第三届「香港金融科技周」吸引了逾50个国家合共超过1万人参加,出席的讲者包括世界顶尖的金融科技公司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投资者、监管者和学者。此外,这项盛事更集中探讨香港金融科技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发展管道的潜力。「政府与监管机构一直致力为现有企业及新企业推动贸易,正因如此,不少企业都希望来港发展,捕捉这里无限的商机。」d’Haussy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