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间著名的金融企业同为科大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

实习是发展事业的重要基石,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从实践中学习、认识业界趋势、结交行内专才,以及建立人脉网络。惠理集团主席拿督斯里谢清海先生及大华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叶杨诗明女士阐述实习如何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经验,对其日后就业大有帮助。

学习创优增值之道

惠理集团是亚洲其中一间最具规模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公司专为科大商学院学生而设的青年实习计划(Value Partners Young Fellowship Program),旨在让同学增进对金融业的认识、培养软性技能、扩阔事业前景。

惠理主席兼创办人之一谢清海亦是香港科大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他表示,这项计划是大学生活与资产管理公司日常工作之间的桥梁,类似资产管理业在存款及投资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在为期半年的有薪实习计划中,实习生会接受培训及辅导,并参与真实的交易项目,汲取实践经验。谢清海说:「技能与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都是从实际经验中培养出来的。」他表示,价值投资不只是一种投资策略,更是金融界的基本思维。

谢清海说,实习生在强调团队合作的环境中与专业人士共事、使用先进科技,配合高质素、架构完善、成效卓著的业务流程,从中获得宝贵经验。惠理集团是香港少数采用全面综合营运模式的资产管理商之一,能够让实习生深入了解价值投资平台的各种功能。

谢清海深信,培养软技能是这实习计划的主要优势。他强调,学生在大学虽然学到财务分析及会计等硬性技能,但软性技能亦甚具价值。他说:「软性技能是指领导才能,以及审时度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作出明智决策的能力。要培养软性技能既讲求思考,也需要努力。」他补充说,高情绪商数(EQ)(即与人相处的能力)亦同样重要。「这些听起来虽然像老生常谈,却是从不过时的真理。」

谢清海强调,有意投身资产管理业的人,都应有充分的理由。若以为入行便可赚取丰厚的薪酬及花红,必定难以成功。他解释道,有志在资产管理界创一番事业的人,应时刻以客户的利益为依归,主动跟进项目。他说:「要成功就好比要维系一段成功的婚姻,必须有热情才做得到。」

虽然惠理并无要求实习生熟悉资产管理业,但也期待实习生能展现「不同的增值潜力」。换言之,如果有员工因故请假,就有可能马上影响到团队及整间公司的工作。谢清海强调,由于集团每星期的基金管理交易额高达两亿美元,所有员工(包括实习生)都务必遵守集团既定规则,也要恪守商业操守。惠理集团的每位新员工(包括实习生)在上班第一天都必须签署一份约章,并裱起来放在案头。谢清海表示:「这约章旨在提醒员工以最真诚的态度工作,同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主修金融及经济的实习生吴嘉怡(Kimberley),在惠理的实习经验拓展了她的视野。她参与了有关债券发行的路演,学到不同市场的运作方式。经过实习后,她会考虑投身信贷市场工作,而非原本心仪的股票市场。Kimberley亦指,在科大修读的经济、财务及会计课程为她奠定基础,在实习期间也能学以致用。她说:「我熟悉同事的用语及规则,所以很快上手及投入工作。」

金融及营运管理学系的黎锦鉊(Brian)也同意Kimberley的看法。Brian说在科大所学的知识让他在实习中获益良多,例如能在真实情境中应用估值及投资策略方面的理论。Brian亦很珍惜在惠理培养软性技能的机会。他说:「我本以为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的是大型基金及跨国性的全球交易,但与基金经理和客户沟通后,我了解到资产管理其实是非常务实的行业。」

环球商业管理同学孙子谦(Eamon)表示,他在实习中的部分工作,是负责制订量化投资方案,从中学到业界时下的做法。Eamon说,他学会了不只看表面的数字及数据,更要重要的是评估投资决定对客户可能产生的影响,令他的软性技能有所进步。

Eamon和其他惠理实习生建议有意申请实习计划的学生,可先了解该公司的相关资料。他亦补充说,有意参加实习计划的学生应仔细思考自己为何想加入资产管理行业,以及自己希望参与的资产类别。

细看商业银行与商界

实习计划让大学生有机会一尝在个别行业或公司工作的滋味,而大华银行及科大商学院则为学生提供另一种难得的实习机会。

大华银行是亚洲的主要银行,在香港主要从事批发银行业务,为各行业的公司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大华银行的「大华银行商业银行学院计划」(UOB Commercial Banking Academy),与科大等一流学府合作,旨在培养未来商界领袖。而「大华银行商业银行学院计划」的一个主要项目──「大华银行-科大商界实习计划」(UOB-HKUST Practicum in Commercial World),让实习生可在批发银行及大华银行的客户公司获得工作经验。

「大华银行-科大商界实习计划」为期十周,让实习生在实际工作经验中认识批发银行的运作,以及观察银行与公司客户的业务往来。在首两个星期,实习生会先了解大华银行的批发银行业务、不同客群(以商业银行客户为主),以及风险、合规及库务工作。

课程亦会安排导师指导实习生,这些导师大多是大华银行商业银行部的主管或银行家。导师会与实习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帮助实习生发展专长。大华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叶杨诗明女士说:「我们希望让学生体验批发银行的工作,并想象自己在五至十年后担任他们导师现职的感觉。」

在两个星期后,「商业银行学院计划」的实习生会大概认识到批发银行界的运作,并重点认识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然后获派往大华银行的客户公司工作,从企业业务的角度学习商业银行业务关系。叶杨诗明认为,真实的工作经验有助学生日后选择就业方向,她说:「我们邀请客户为实习生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各项目,让他们体验如何在工作上出一分力,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叶杨诗明说:「计划旨在让实习生将在大学所学的技能,与商业环境中的日常技巧、策略和经历结合。」她将这比喻为将左右手合而为一:「当双手拍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正面的作用。」

叶杨诗明表示,学生结束为期十周的实习回到学校后,就能改善所学,为加入商界做好准备。她勉励学生要做好的准备,包括付出发展成功事业所需的努力。

叶杨诗明最近亦修读了金融科技课程。她说,终身学习在今日非常重要,她表示早年于科大就读兼读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因此认识了一群同学,可以一起讨论商业议题,以及日常运用的管理和领导知识。她说:「在事业生涯的任何阶段,都要谦虚好学、学习新事物。」

叶杨诗明指,大华银行希望参与计划的学生既要有好奇心、勇于学习,亦要具备批判思考能力和良好人际技巧。获取录的学生应敢于发问,善用身边的人际网络。大华银行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大华银行及其公司客户可透过让学生在专业环境中工作,评估他们将来成为正式全职员工时的表现。她说:「我们希望实习生能有所成就。学院计划能够让我们为我们的管理实习生计划,以至我们客户的实习生计划,发掘合适的实习生。」

信息系统学系学生陈怡儒(Ruby)表示,实习计划提供相当宝贵的经验,让她了解到公司业务与商业银行之间如何息息相关。她于去年暑假完成大华商业银行学院计划。她被派往大华银行的一间客户公司,负责协助编制财务数据。她说:「我同时学习到两种行业的知识。实习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接触专业人士,锻炼工作技能。」

她补充道,实习过程的另一大收获,是到上海参观大华银行(中国)的总部,向当地同事学习内地的银行业发展和趋势。

另一位实习生苏晓明(Sandy)打算毕业后从事商业银行服务。她表示在学院的经验很宝贵。她说:「我建议有意从事商业银行工作或任何行业的学生参加这个实习计划。」对她来说,实习中最难忘的部分,是由大华银行的同事分享的业界知识,并获就业辅导,以及参观大华银行的新加坡总部,协助进行客户意见调查。她说:「我觉得大华银行就像一个大家庭,对员工十分关顾。」

银行业历史悠久,必须吸引有潜质的年青人入行,为银行业带来创新思维,并引入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21世纪蓬勃发展。叶杨诗明表示,为支持创新思维,大华银行同时参与科大设立的国际管理学硕士课程,为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安排业界人士和大华银行的资深经理主持讲座,并就学生的项目提供建议,大华银行亦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着,例如获得一些在营运上可优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