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files/Content/Feature Stories/Family Business/11_Winnie.jpg[/img]
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内地的家族企业纷纷涌现。经过多年发展,家族企业已成为私营企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据估计,家族企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70%,并雇用全国75%的劳动力。家族企业占私营企业超过85%,在2016年带来约一半税收。[1]
早期内地大多数家族企业主要针对国内大众市场,或作为发达经济体知名品牌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提供低成本和低增值的服务。然而,踏入千禧以后,中国新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在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急速推动下,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品味产生了巨大变化。价格已不再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因素,越来越多消费者注重高价的品牌产品和优质服务。同时,由于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和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服务海外客户的家族企业而言,传统的OEM模式再也无以为继[2],企业转型和升级成为中国内地企业当务之急。
虽然许多家族企业仍在竭力应对这些挑战,但有些在过去十年已逐步转型和升级。2017年初,笔者对全国各行各业43家龙头家族企业展开个案研究。按总收入和净收入计算,样本企业过去三年均跻身所属行业十大之列,2015年的平均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研究数据包括与企业所有人面谈所获得的一手数据以及已公开的二手数据[3]。这项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现分享我们初步发现的这些企业的一些主要发展策略。
品牌创立与收购
在我们的研究个案中,许多家族企业通过创建品牌或收购海外名牌,以提升他们在价值链所处的位置。无论如何,家族已认识到品牌作为一项长期投资的重要性,而这亦符合家族企业的长远定位。
创立品牌反映一种自然增长策略,需要结合现有业务的价值定位,有时甚至是家族的声誉、历史和文化。行业领先的丝绸制造商万事利集团经理兼创始人的女婿李建华称:「我们最初作为海外品牌的OEM,后来意识到,这种模式难以维持长久。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提升产质量素,推广丝绸文化,创造丝绸产品的艺术价值,最终能创立自家品牌。」该家族品牌增值潜力相当高。
另一方面,收购海外品牌可加速推广特色产品和品牌形象,但业务整合和文化冲突或会引发潜在问题。举例而言,中国大型珠宝品牌之一新光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时尚首饰工厂,收购了多个海外品牌,包括比利时卡通「蓝精灵」的使用权限,同时已成为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的最大中国经销商。这些收购结合NEO'S、FA和EVA等自家品牌,扩大其品牌的全球曝光。
在家族企业传承的过程中,品牌亦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居服装品牌浪莎集团行政总裁翁荣弟表示:「品牌不止是着重质量和技术。所有历史悠久的成功企业都拥有广受爱戴的顶级品牌,无一例外。」为确保家族企业长盛不衰,如何协助下一代掌握品牌管理以及核心技术至关重要,而这个问题应及早重视。
多元化策略
在我们的研究个案中,不少企业都订立业务多元化的策略。当业务增长至一定规模,企业所有人会发现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以减低「所有鸡蛋放在同一篮子」的所产生的风险。[4]
跨代企业家精神有利实施多元化策略。崭露头角的新生代往往能帮助家族探索传统业务以外的新机遇。中国农、林、渔业领先企业新希望集团主席刘畅称:「事实上,企业家精神和多元化策略共同造就本集团目前的市场领导地位。我倾向称自己为创二代,而非媒体所卷标的富二代。」该集团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涵盖30多个国家的金融服务、运输和储存以及科技、媒体和电讯等行业,员工人数超过70,000名,收入逾1,000亿元人民币。
然而,我们的研究个案中亦有少数行业巨头选择从事单一业务。全球顶尖汽车玻璃供货商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称:「最初我们并不清楚需要专注哪个范畴,但如果不集中于某个领域,我们便没有竞争力,因为我们那时的时间和人才都是有限的。」随着营商环境渐趋稳定,未来将会有更多公司采取专业化策略。
「互联网+」
「互联网+」是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提出的国家政策,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科技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研究个案中,大部分企业早已理解电子商贸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作用。
新光集团第二代领导人虞江波称:「拥抱互联网是行业的大势所趋。这样有利于客户订制所需方案。」2010年,虞江波在eBay和天猫商城开设了集团旗舰店。2014年,他建立了全新的电子商贸平台「聚饰云」,这是首个融合全球首饰供应链的网络平台,令该集团的销售额增加一倍。
在「互联网+」时代,家族企业的集中决策可确保在改变现有商业模式时能快速应变,灵活应对。修正药业第二代家族成员修远提出「4+2」计划,将四个非网上分销途径和两个网上平台的客户数据加以整合,让公司在制造和交付产品予目标客户方面更具效率。
然而,颠覆性技术亦会迫使公司重新思考商业模式。举例而言,金融科技正在重塑中国内地的金融业。本人过往的研究显示,家族企业,尤其是高增长行业中的家族企业,对于这类变化较为敏感。[5]家族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策略顺应趋势,例如聘任能力相当的职业经理人,并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才能一直经营下去。
致力研发
为提高生产力和保持技术领导地位,我们研究个案中的一些家族企业积极投资于研究与开发。举例而言,内地最大医疗、保健和美容产品制造商之一立白集团,已斥资约5亿元人民币兴建新的研发中心。该中心与当地多家顶尖研究机构和国际性化工集团合作,致力促进产品开发。家族经营的锰生产商湖南金龙集团,每年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开发新型锰生产设备和技术的科研经费。
我们研究的家族企业个案均采取多个重要策略转型和升级,在所属行业继续占据领先地位。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因目光长远而比较愿意在品牌和研发方面投入资金。世代相传的创业精神让他们把握良机,适时推动业务多元化和进行海外并购。家族企业灵活变通和集中决策的特点亦有利他们快速应对颠覆性技术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把握新机遇。
然而,家族企业如要善用这些策略,并保持长盛不衰,仍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增加培养人才(不论是新生代家族成员还是职业经理人),并不断创新,秉承家族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世代相传。我们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倩教授
參考
[1]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2016年
[2]彭倩等作者(2015)《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中國北京:中信出版集團
[3]數據由慧谷家族提供
[4]金樂琦和彭倩 (2017) ,《揭示百年華人家族企長壽之秘訣》,工作草稿。
[5]金樂乐琦和彭倩 (2013) , “產業特徵對創始家族企業控制壽命的影響”, 家族企業戰略期刊, 4(4), 28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