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files/Content/Feature Stories/Family Business/5_Ma.jpg[/img]

马墉杰先生廿多年前创办「MaBelle」钻饰连锁店,成功为其父亲所创立的利兴钻石集团开拓了另一个新市场;2012年,其子马衡先生则以共同创办人身份成立创业平台「浩观」(CoCoon),本着崭新的精神,在家族传统业务以外另辟新径,扩展家族业务。

利兴钻石集团及马氏其他家族业务的成功秘诀,是为家族成员提供支持和自由,让每个人得以各展创意,各施所长。

马墉杰先生认为,其子的技能及视野对其家族业务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他说:「我们的数码策略,将会是家族企业未来的关键。」

大约七十年前,马墉杰先生的父亲来港采购钻石,转销到家乡泰国。其父去世时,马墉杰先生才12岁,集团由胞兄及母亲接管。

结合上下游业务

到八十年代后期,利兴已成为香港及亚洲最大的钻石进口商之一。马墉杰先生曾修读会计,当时负责策略规划。他意识到企业赚钱虽多,但长远之计还是要靠开拓上下游业务。

「于是,我去泰国开了一间钻石抛光厂,之后在1993年回港创办MaBelle。」

马墉杰先生的理想是创立大规模零售连锁企业,目标市场不仅是高消费一族,亦为普罗大众提供明码实价、一般普罗大众客户都可购买的时尚钻饰。MaBelle成立初时,不少人都质疑其市场定位,是否有足够的需求;时至今日,MaBelle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门市已分别超过50间及40间。

马墉杰先生表示:「综观我见证过的成功企业,无一不致力开拓新的市场。」

2002年,马墉杰先生的儿子马衡先生就读史丹福大学时,售出了他的第一块珠宝。当时令人吃惊的是,这宗买卖是在eBay成交的,而买家从没亲身看过或摸过那块珠宝。

2004年,马衡先生学成归港,推出MaBelle网上业务。他说:「此举不但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商机,而我们现在所经营的业务,也是始于当时。正是因为有了网上业务,我们才会参与创业投资、培养及投资零售技术。」

跳出珠宝行业

2010年,马衡先生与父亲一起参加了一个初期名为「创业星期六」的活动。当日,共有15间公司展示它们的构思,其中一间公司其后获Google以一亿二千万美元买下。经此一事,马氏父子深感香港正酝酿一场巨变。

于是,马氏父子继资助一家共享工作空间成立,其后2012年又在家族出资下创办了「浩观」,由马墉杰、马衡及其胞姊马殷共同经营。

「浩观」提供的工作空间达9,000平方英呎,让创业者、工程师及创意工作者租用。「浩观」透过浩观创业基金(The CoCoon Foundation )提供创业培训,并透过浩观科控资本(CoCoon Ignite Ventures)为眼光独到的初创企业者提供资金。

在马衡先生眼中,初创企业是广大商界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受助的一群。其父补充说:「浩观的目标是营造一个支持创意及协作的环境,从而启发商机。但他们必须将此转化成为商机。

马氏父子所追求的愿景,是透过创业改善社会。目前「浩观」已举办了450多项创业活动,筹得逾九亿四千万港元资金。马墉杰先生表示,「我们已经在香港吹响了创业的号角。」

即使数码技术及互联网看似带来了崭新的工作方式,马衡先生却不认同会威胁到家族企业的信念。他说:「我们改变的只是表面,亦即是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形式,我认为价值观是不应改变的。」

马墉杰先生认为,广大社会中人各有异,每个人的动力与天赋亦各不相同。要维系家族和睦,关键在于求同存异。

于马衡先生而言,家族永远比生意重要。他指:「家族团结一心,令我们更加强大。我们不会与家人竞争,因为家族内部有了斗争,就等于自毁家园。」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想复制自己,让子女依着自己的路走,取得像自己一样的成就。但马墉杰先生则不然。「我想在众人口中做『马衡之父』,而不是马衡被称『马墉杰的儿子』。」

马衡先生解释:「创业多年,我们由最初把钻石作奢侈品出售,转为针对大众市场,再迈向网上客户。突破局限,开拓新市场,让我们早着先机。」

[img]/files/Content/Feature Stories/Family Business/5a_Ma_1.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