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迎接金融科技革命

金融科技在全球各地不但有望创造一系列新型、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且可促进竞争、改善客户体验及降低成本。

相信这对消费者来说固然是好消息,但香港又是否具备足够条件,在国际金融科技的开发及实践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金融科技的无尽可能

第三、第四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教授指出,「金融科技」一词涉及众多范畴、产品及服务。

他表示:「现时各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应运而生,『个人对个人』借贷平台及网上发售的新保险产品便是其中一些例子。」由于网络安全上取得进展,包括网上核实身份的新方法,均有助这些新商业模式的实践。

他亦引用其他例子说明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机遇,包括银行及保险公司使用大数据进行更深入的风险评估,从而作出更佳的定价决策。

区块链(Blockchain) 技术或分布式分类账(Distributed Ledger) 技术最初因为数码货币的推出而备受关注,但近年在其他范畴的应用研究亦明显增加。例如利用区块链加快证券交易及按揭批核的速度。

陈家强教授尤其关注此项技术对贸易融资所能发挥的作用。「传统上,贸易融资随跨境货运交易而产生,涉及一系列的中间人,以及复杂的认证及文件程序。分布式分类账可望令这一过程变得更轻松便捷。」

香港能否把握机遇?

陈教授认为,金融科技将无可避免改变行业的未来。「所以,如果香港能够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业界提供正确的诱因,就能够成为金融科技的枢纽。」

他相信,香港拥有卓越的数码基建及旅游基建,在此基础上,相信香港与世界主要城市一样,已准备好迎接金融革命。

他指出:「香港是世界级金融中心,拥有严谨及良好的监管环境,吸引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局( 金管局) 金融科技总监周文正先生表示认同。鉴于金融科技发展迅速,金管局于2016年3 月成立金融科技促进办公室,以促进本港金融科技业健康发展。

周先生表示:「香港肯定有潜力成为亚洲的金融科技中心,因为香港是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稳健而高效的金融基建,例如涵盖港元、美元、人民币及欧元的跨币种大额支付系统,亦有大量跨国信息科技公司及服务供货商。」

不过,许多金融科技应用尚未经过经济衰退的考验,因此周先生亦谨慎地指出可能潜在的挑战。

「金管局面对的最大挑战,在于既要为使用金融科技的消费者提供充足保障,同时又要保留适当的弹性,不致窒碍金融科技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工作是在市场发展与用户保障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对于现有市场参与者而言,创新的金融科技往往为其业务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因此,他们需要迅速调整营运模式,以抵御金融去中界化(Disintermediation)、金融替置(Displacement) 及竞争加剧带来的威胁,希望长远而言仍能与时并进。」

政府及监管机构的角色

陈教授指出,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所以我们相信,香港金融科技业提供的服务及解决方案不应仅限于本地市场。我们希望香港在相关应用的研究及实践方面成为卓越的金融科技中心。」

他表示,除了鼓励香港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资及与初创企业建立联系外,特区政府亦正为一系列相关计划提供资源。

「我们透过提供诱因的计划,鼓励本地及吸引香港以外的初创企业。政府亦已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与私营机构共同投资本地创新科技初创企业。」

数码港等科技中心以较低租金向初创企业出租场地,营造创新与协作的生态环境。

陈教授表示:「我们正在建立多个资源及研究中心。政府资助的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 正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多项计划,重点包括网络安全及区块链。」

他补充,政府希望本地各大专院校、其他研究机构及企业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为了在香港取得成功,新兴的金融科技业需要有掌握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和团队。

陈教授表示:「我们应鼓励青少年投身科技行业,需要投放更多资源进行人才培训。我认为科大可在这方面履行这一使命。我们需要的人才既要熟悉相关技术,又要懂得如何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商业服务行业,特别是金融业。」

周文正先生指出,金管局一直积极寻找金融科技范畴的跨境合作机会。

他指出:「香港可以参与中国内地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香港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内地企业进入环球市场,推动外国公司在中国内地扩展业务。我们亦继续寻求与其他地区合作的机会,创造协同效应。」

在六月份,金管局与深圳市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同意加强两地合作,为银行及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研发及应用方面,提供有利业界发展的环境。

去年年底,金管局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订立合作协议,促进双方合作,推动金融创新。

本地方面,金管局已推出一系列举措,当中包括为银行业而设的「网络防卫计划 (Cybersecurity Fortification Initiative)」;开展有关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研究院合作建立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并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计划」,为本港学生提供超过100 个实习职位;亦与数码港合作,协助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Stored Value Facilities) 营运商举办「脑力编程马拉松(Hackathon)」及「加速器(Accelerator)」比赛。

金管局已推出储值支付工具监管制度,加强有关监管。现时本港有13 家营运商及三家银行已发行储值支付工具。

周先生表示:「我们相信相关措施及合作可以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重要机遇,提升在本港以至全球的服务水平。」

制订监管架构

陈家强教授认为,随着市场环境迅速变化,监管机构及业界人士必须尽更大的努力相互理解。

「既要鼓励创新,同时亦要为投资者提供基本保障。金管局已设立一个『金融科技监管沙盒(FinTech Supervisory Sandbox)』,以先导形式试行各项金融科技计划,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及保险监管机构亦已设立相关的金融科技办事处。」

要让客户及投资者放心,业界才能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而行业最终才能真正受惠。他建议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