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天赋语言能力的Martina Fuchs能说九种不同语言,但她仍积极争取学习机会,报读环球金融理学硕士课程,冀掌握更多金融知识,透过她的记者天职,向世界各地人民解释今天复杂的金融市场。
即使Martina Fuchs已能说八种不同语言,但她却认为学海无涯,正在学习第九种语言 ─ 国语;她生於瑞士苏黎世,是一名足迹遍全球的国际记者,曾派驻日内瓦丶开罗丶伦敦丶杜拜等地;她主要负责有关商业新闻的采访和报导,曾於路透社(Reuters)工作,现任职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为实践一个可敬的抱负,她把握增进全球金融市场知识的机会。
[img]/files/Content/Uploads/JCP57954-aec67db2-4514-4314-bd32-e0b34f8d7733.JPG[/img][img]/files/Content/Uploads/BJ_seminar_2-976a55de-f8f9-4959-b37f-fbb09275af06.jpg[/img]
学习「右至左」书写
Martina来自拥有多元文化的瑞士,瑞士采用包括德文丶法文丶意大利文及罗马传语等四种语言。她的母语是瑞士德语,除法文和意大利文外,她还能说英语丶西班牙语丶葡萄牙语丶阿拉伯语丶斯瓦希里语,以及目前正积极学习的国语。Martina认为学习其他语言的窍门是要持开放心态丶勤奋,以及对该国丶人民和文化的热衷。
她说:「多年来,我好像在自己的脑袋建造了一个『语言柜子』,有需要时便会拉开抽屉,让我可与例如摄影师以国语商讨访问的拍摄安排;又或者以阿拉伯语由『右至左』书写电邮,与在也门的朋友保持联系。」
她相信学习语言应尽量找机会应用在实际生活,如能在学习语言的国家生活更事半功倍。她身体力行,於2012年开始在北京工作,现已可用国语在内地流行社交媒体微信与朋友聊天丶又例如与华谊兄弟的王中磊等名人进行电视访问丶又或者与北京当地计程车司机畅谈市内的塞车问题。
Martina目前任职於央视的国际英语频道,担任新闻节目Biz Asia记者。她表示在央视工作取得很多宝贵经验,包括可接触到新的工作文化丶增加锻炼国语的机会,以及建立更广阔的人际网络。
此外,央视令她有机会独家采访一些重要人物,例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2014年福布斯中国首富)丶蒙古财务部长乌兰 (Chultem Ulaan)及澳洲贸易部长安德鲁罗波(Andrew Robb)。
「虽然北京空气欠佳,但贵为中国首都,是世界焦点,在这里可见证中国的发展历程,由过去以国有企业为主迈向新的阶段,亲身经历重要经济改革丶三中全会丶人民币国际化等经济历史时刻。」
冀加深对金融市场了解
Martina认为作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外国记者,可肩负把最新财经信息传递予内地及国外观众这个重要使命。为把工作做好,她决意自我增值,希望加深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认识。
因此她修读由香港科大商学院及纽约大学 Stern商学院合办的环球金融理学硕士课程。为期12个月的课程特别为繁忙的专业人士而设,课堂主要安排在周末,分别在香港丶纽约和北京三地上课,一般而言,一班会由来自超过十个不同国家及十五个不同国籍的同学组成。
Martina表示:「由於课堂在三个全球主要经济枢纽举行,我们可同时了解中国内地丶华尔街及亚洲新兴市场的特色,把所见所闻融会贯通,放诸世界。此外,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让我体会丰富的多元文化,能置身真正全球化的学习环境。」
课程涵盖最新的金融业知识,例如资产组合管理和分配,以至企业财务及风险管理等多个范畴,授课形式结合互动讲学丶真实个案及全面的专题研习。Martina指课程包括一些她较少接触内容,如衍生产品市场中一些涉及复杂计算的波动率指数及远期合约对冲策略,但凭充足准备和努力,她仍能赶上其他在金融业有较丰富经验的同学。
打破国界隔膜
在环球金融理学硕士课约40名同学中,大部份均从事金融或投资行业,Martina可谓其中一个少数例外,而她独特的人际网络恰好能为其他同学作出贡献。
Martina藉着她与行内建立的「关系」,曾邀请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前副董事长丶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高西庆,以及曾任中投公司监事会监事长和现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金立群两位金融界重量级人物,到北京课堂分享真知灼见。课程鼓励学员互动交流及邀请行内专家分享实际经验,同学对这类业内分享活动反应热烈。
Martina表示她在央视的其中一项职责是与内地公司丶政府部门及机关建立沟通及消息来源渠道,因此她可凭这个平台建立跨文化的桥梁,向内地以至世界各地民众解释现今复杂的金融市场,令他们可掌握重要信息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她的抱负与科大商学院愿景不谋而合,希望为全球作出正面贡献。
目前,Martina於央视紧守岗位的同时,正计划在未来於伦敦成立自己的投资顾问公司。但实现计划前,她先会完成环球金融理学硕士课程,以更丰富的金融知识装备好自己,再继续她跬步不休丶饶富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