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成立短短14年,旗下网购平台在去年「双十一」,创造了逾350亿人民币销售额的世界纪录,超过美国感恩节的购物金额。其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女士於3 月18日与商学院同学及教职员,分享公司的发展里程和不断推出新服务背後的原因。
武女士於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目睹公司继淘宝网後,成功推出针对不同需要丶改变用户和商户交易模式的网上平台丶促销活动丶金融服务等,再发展至今天多元化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img]/files/Content/Uploads/048-6054679a-8aa9-4af7-94ac-6d725b67f1f9.jpg[/img][img]/files/Content/Uploads/028-1b1661c0-315e-4375-9b45-409ae593dd09.jpg[/img]
追逐机会 · 解决问题
武卫首先重温集团创办人马云先生的创业故事,如何经历三次高考才进入杭州师范学院,如何从一名英文老师摇身成为互联网风云人物。集团成立时,中国卖家要找海外买家很困难,适逢当时互联网兴起,马云便於1999年与朋友设立了一个「简陋」的网站 ─ 阿里巴巴B2B网站,揭开了该公司随後十多年的发展序幕,推出一项又一项崭新的服务。
武卫形容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并不是为追逐机会,而是为解决问题,这信念成为公司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她举例说,由於网上交易往往出现买卖双方的互信问题,买家在未收到货前不愿付款,而卖方在未收到付款前又不愿付运,於是他们於2004成立「支付宝」,即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解决了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 进一步推动网购。
又例如公司成立多年後,累积了大量交易数据,於是2009年成立了「阿里云」,成为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商,提供以数据为中心的云端服务(Cloud Computing Service)。武卫解释:「外界看到阿里巴巴的创新概念实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定立进取指标
阿里巴巴不是一间轻易自满的公司。全球每天已有一亿人在网上「淘宝」,可供选择的货物种类多达八亿,集团仍再接再厉,不断有新的主意,包括在双十一光棍节,创出「狂欢购物节」促销活动,从一开始反应平平,到如今受疯狂追捧。
阿里巴巴一直把客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中小企客户,希望帮助有意创业的人实现梦想。
要活102年
在分享活动中,负责主持的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教授及参与同学亦有机会表达他们对网购的意见,与武卫互相交流,向她提出网购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武女士表示集团重视社会责任,积极提升公司的透明度,她指阿里巴巴在发展过程中遇过和成功克服了不少问题,并会继续追求梦想。
过去14年阿里巴巴从解决问题中找到商机,他们定下要活102年的目标,之所以选择这一个数字,是因为公司建於1999年,加上102,到2101年,刚好跨越三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