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後,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 (壹基金)获得各方踊跃捐助,支援各项救灾及重建工作。壹基金善用社交网络,通过微博图片更新,让救灾过程即时展现在公众面前,同时在官方网站上公开捐款去向,让慈善事业变得更透明。壹基金及其开诚的办事方式显然成了中国慈善事业的一剂强心针,而这背後离不开功臣张敏——壹基金监事会监事及审计长。
投身慈善事业
张敏是中国内地早期全职投入慈善基金的金融翘楚之一,当被问及为何决心投身慈善,她的回答多了几分随遇而安的平和:「我觉得这都是人生的机缘巧合」。张敏90年代初来到香港工作生活,她被本地的公益广告打动,「我觉得香港的公益广告很出色,那个时候就想,如果大学刚毕业时看到这些广告,或许就会选择去义务教学一两年。」而这份感动成了张敏加入公益行业的源动力。
[img]/files/Content/Uploads/Zhangmin 3 (Large)-8000465a-047d-4bc7-a85e-838f8bb1d768.jpg[/img]
张敏自2007年起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起初服务於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担任财务总监。SEE是中国第一间由企业家发起的环保公益组织,总部设在北京,协会致力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进行防止荒漠化项目,参与中国治理沙尘暴的工作。张敏在SEE工作三年,她向理事会与监事会负责,保证整个协会的财务运作顺畅,也积累了第一手运营公益组织的经验。
强调公开透明
离开SEE後,张敏加入了壹基金。2007年,着名演员及慈善家李连杰先生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合作设立「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2010年壹基金在深圳注册成立为一间独立运作的慈善机构,继续在内地开展公益事业。
张敏凭藉专业知识,帮助基金会实现公开透明的理想,宣传慈善文化,提供人道援助,在中国建立深受信赖的社会服务平台。张敏表示:「我十分关注内部财务管理,并致力帮助基金会建立一套完善的资讯化系统,清楚记录捐赠人丶受益人丶现金流入和流出等的多项细节讯息。」
壹基金的开放丶透明度及专业性得到公众认可,但张敏坦言,实现「公开透明」绝非轻而易举。一方面,壹基金坚持遵守中国的国家规定,总体人员工资加行政费用不超过收益的百分之十,并且坚持在网路公开慈善收益与财政支出数目,另一方面,张敏和她的团队积极对问题进行探讨,借鉴业界经验,争取与大企业合作,让慈善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这当中包括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中国领先的社交网络人人网。而这样的拓展不仅仅局限於工作中,在科大求学的时候,张敏不但结识了各行业的精英人士,更交下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带动他们加入志愿者行列。
鼓励科大校友参与
起初,张敏就入读科大商学院EMBA中英双语课程主要是出於对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好奇心,但她亦表示:「科大的教育为我的事业发展作了一次非常好的整理。」
这种整理不仅仅在於专业知识,也在於相互交流。在科大,张敏的同班同学都来自不同公司,每间企业都有着不同文化,这样的交流非常珍贵,而科大的教授当时就强调,要培养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商学院讲求进取和竞争的大环境下,张敏认为这种思维模式很值得思考。
在张敏的推动下,不少同学和校友也积极投身公益,她谦虚地说道,「很多校友都有做公益的意愿,我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选择平台。」
让她深感骄傲的是,王积刚丶于刚校友都成为了SEE的会员,并鼓励更多 (香港科大商学院) EMBA / MBA校友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德勤刘云丶李渭华校友都是壹基金的义务审计师;德勤许坚贞校友为SEE义务完成了内控体系,壹基金的义务风险管理谘询顾问。
2013年壹基金发动「为爱同行」大型公益健行活动,采用团体健行的连续 (不间断) 的活动方式,参加队伍需要在16小时内依次抵达活动检查点并完成山野和城市的50公里健行,同时在限定时间内为壹基金公益专案筹集募捐,将公益慈善行动引入社会实践行动之中。在张敏与校友于翠萍等人的积极推动下,科大学共有11支队伍参加这次公益活动深圳站的比赛,成功募集捐款逾25万元人民币,他们也将继续参加杭州站的比赛。
深圳站比赛完成後,于翠萍校友这样写道:「感谢捐款的各位善心人士,你们的大爱可以直接捐助690个儿童度过一个不再寒冷的冬天…让我们坚持到底的理由,有您关注丶支援丶牵挂,也有凝冻灾区孩子们的皱皱小手,流不完的鼻涕和乐观的眼神…谢谢你们温暖他们的冬天。」这段感激也是对关顾精神最好的总结,及积极与关怀态度,众志成城可以为更多人带来温暖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