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是世界重要的商业模式,其重要性在亚洲尤为突出,亚洲的家族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中流砥柱。成功的家族企业自有其秘诀,但由於这类企业均为家族拥有,学术界对相关领域普遍缺乏的研究,导致社会对家族企业未有深入了解。
科大商学院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 (下简称研究中心) 专门进行家族企业,尤其是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以及开办相关课程。目前,近七成的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大约五成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均为家族企业,令业界及学界广泛需要针对有关课题的深入研究。
[img]/files/Content/Uploads/P12412_01_041 (Large)-00bbf75c-7603-43bd-ae8f-1fc477eb4c9e.JPG[/img]
研究中心主任金乐琦教授表示,中心有三大主要目标,第一是面对不同群体(学术界,从业者和经济政策制定者)展开家族企业研究;第二是提供以家族企业为课题之课程;第三是通过举办圆桌论坛丶演讲活动丶为不同公司度身定制的课程以及公开课程,在学者和从业者间架起沟通桥梁,缩小知识鸿沟。
金教授是金融学博士,亦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程师,曾任职美国贝尔实验室 (Bell Labs)。他的职业及学术经历非常丰富,创办过多间公司,曾在着名的家族企业丶化妆品连锁品牌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担任主席兼行政总裁,在全球多家企业担任过管理职位。此外,金教授曾在其家族创办的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营运总监,他现任该公司非执行董事。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於香港,主要从事海外货柜航运业务。金教授於2006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之前曾担任科大理事会成员。
参与研究中心管理亦包括彭倩教授。彭教授於2007年底加入科大,现担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她早年於北京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并获科大颁发金融博士学位。
两位教授均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重要课题,并着力研究和教授家族企业如何营运,以及如何面对和处理现今商业环境的挑战。
家族企业研究曾一度被忽略
金教授称:「学术界曾一度忽略家族企业,针对其经营效率及可持续性的研究少之又少,当中一个原因是研究者认为家族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太小,在市场上影响力轻微。但这很明显是误解。」金教授表示,香港85% 的GDP源自家族企业,他们在中国无处不在,亚洲几家最大的公司也属於家族经营性质。
金教授说:「家族企业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存在很大差异,亦往往未有足够数据进行量化研究,企业也不愿意透露太多有关其家族生意的细节。事实上,知名学者亦是近20年才开始研究家族企业,在该领域仍然缺乏深入了解。」
金教授和彭教授均认为,家族企业的其中一个显着特点,就是他们有更长远的目光。相比之下,非家族企业较集中关注短期利益,主要原因是非家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任期一般只有5至10年,但家族企业的领导人则希望能够将企业管治传承给下一代。
此外,家族企业的拥有人和行政总裁通常是同一人,因此负责人和代理人间利益一致。 金教授表示:「相比起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快更有效率。」他强调全世界各地的家族企业都有这共通点,并非只局限於亚洲。金教授亦注意到家族企业普遍有更谨慎的量入为出文化,但他亦说:「家族企业不会随意雇用或裁员,工作环境较稳定。他们一般不会因为经济环境逆转便轻易裁员,目光较长远,他们亦只会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聘用新员工。」
彭教授说道:「中国的家族企业常被比喻成榕树。榕树的幼苗飘落到泥土中,生根发芽,成为支持母树的枝苗。」一棵树也因此成长为绿茵浓浓的苍天大树。「这就好比一个家族的後代,每一个儿子都立志开拓不同的业务,以进一步支持了家族企业发展。」而榕树历来像徵着力量丶坚定丶坚韧丶健康和长寿。
家族企业面对巨大挑战
家族企业面对很多挑战,包括教育及文化转变。许多家族企业的创办人均没有机会接受正统教育,因此他们十分希望让下一代得到良好教育。金教授说:「大部份第二代子女均留学海外,当中许多人就读於常春藤(Ivy League)名校。毕业後,他们的思想已从亚洲的集体主义思维变成西方的个人主义思维,成为思想西化的中国人。」
金教授强调,促进企业发展需要四个条件:承担丶自信丶知识和热忱。但继承人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及志向,不一定能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此外,传统思想认为应由男性下一代平等继承家业,让继承人结构变得非常复杂,而一些继承人需要放弃高薪的工作,比如任职投资银行,担负起管理家族企业责任,这些都让传承家族企业变得不太吸引人。
家族企业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彭教授表示,中国人有创业精神,但在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上,则缺乏创新,倾向於抄袭。这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在中国内地,这样不利於长期投资,也不利於家族企业成员信任家庭以外的人。
「你或许知道,现时中国许多成功商家均持有美国护照,显示他们缺乏安全感和信心。这种情况不单出现在中国,也出现在其他亚洲国家。」金教授表示。「很多亚洲国家在过去的150年中受过殖民统治,政治环境并不稳定。中国的法律体制尚未完善,法律往往会被本地化及诠释。很多移居东南亚国家的中国人,亦很切实遇到政权变更或被歧视等问题,所以他们未必能建立归属感,准备随时离开。」
全新研究计划
研究中心最近启动了一项全新项目,研究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出生次序问题。彭教授解释道:「在中国,一般由长子继承家族生意,而不是第二个儿子。但有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显示,长子一般更保守,而次子通常更具创新和创业精神。而创业精神对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她补充:「在现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如果因循守旧,不愿意变革,企业还能生存吗?」
此外,彭教授目前正与两家机构合作,研究中国的家族企业如何融资,以及私募基金的角色问题。有关研究将建基数据,以量化形式进行。彭教授说:「金融研究者倾向采用量化方式研究,着重分析数字。诚然,很多私有的家族企业都不愿意公开太多资讯,所以很难做到量化研究。」
质化方式是研究家族企业的另一种合适方法,通常采用案例分析,让主流大众及学生更容易明白和接受。科大最近研究的案例包括太平洋咖啡丶Crown Pacific,以及其士集团。金教授表示:「我和学生都喜欢研究这类本地企业,因为可以邀请案例中的参与者现身说法,亦让同学有机会当面提出问题。」
科大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学生,无论是管理自己的家族企业丶与其他家族企业合作,或是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服务当地的家族企业,帮助学生为社会及商界作出影响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