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价格通常是搜寻书籍等同類产品的主要目标。然而,对于搜寻差异化产品(如耐用消费品)这种更复杂的过程,人们知之甚少。 Bart J. Bronnenberg、金埈范和Carl F. Mela通过研究消费者对数码相机的网上搜索行为来着手弥补这一差距。他们研究消费者如何搜寻相对昂贵和差异化的耐用品,归纳搜索范围,搜索结果对个人选择的参考价值,搜索如何随时间变化,以及消费者使用哪些搜索策略查找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他们使用庞大的数据集来做到这一点,该数据集能捕捉详细的消费者搜索和属性信息。

他们发现数码相机的在线搜索范围很广,涉及产品、卖家和时间。购买数码相机前,消费者在两周内六次上网,平均进行14次在线搜索,浏览三个品牌、六个型号和四个领域。即使搜索活动广泛,搜索也仅限于极小的产品范围,并且所选相机几乎总是处于搜索到但未选中的相机所跨越的“子空间”中。甚至在早期搜索过程中也是如此,而在后期搜索过程中更是如此。此外,消费者通常会重新审视先前已经搜索过的替代品。近三分之一的搜索是重新审视,这种行为在最终选择替代品的人中最突出。大约70%的消费者只在一家网上零售商搜索他们在线购买的相机。因此,消费者先选择一个特定的相机型号,然后再在各家零售商中对比这款相机的“定价”,这种做法并不常见。相比之下,消费者在给定的零售商搜索不同的相机是很常见的。

消费者从上和下两方面“放大”属性级别(产品功能的类别)。同时,已搜索的平均属性级别在整个搜索过程中仍然接近常数。其他动态因素在搜索过程中显而易见。所选择的替代品是“发现的”,即最先搜索过,后来在搜索范围内。接下来,消费者倾向于在较早的搜索阶段使用更通用的关键词,稍后改用具体的关键词。最后,搜索页面之间相隔的日历时间随着选择时间的临近而加速:换言之,搜索第一台相机所耗费的时间比搜索最后一台相机长。

搜索过程中显露的偏好与选择所透漏的偏好非常相似,这一事实意味着搜索对于发现偏好是有用的。营销人员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更好地预测购买情况,并提出对消费者和企业均有利的建议。企业或许可以使用早期搜索历史来定向发送讯息,并随着搜索的进行而更好地推荐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