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自然灾害、罢工、品质问题、机器故障……这类供应上的突发事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经常面对的难题。供应渠道多元化和需求/定价管理是两个广泛用于缓解这些难题的策略。
龔錫挺、赵修利和郑少辉等研究人员研究了通过联合定价与库存控制来应对上述问题的更有效策略。他们考察了一家典型公司的情况。该公司产品需求具有随机性且与产品定价有关,并有一家快速反应供应商和一家可能会发生随机突发事件的常规供应商。他们的研究着眼于寻找最佳的采购和定价策略,并探讨供应渠道多元化和供应可靠性对企业、该企业的客户及该企业各供应商的影响。
用于这项研究的模型具有几个主要特征,包括不可靠的供应商、多个供应渠道、不同的备货时间和运输方式,以及定价与库存管理的协调。
他们的研究证明,最佳库存政策是简单的再订貨点策略,而最佳价格則是库存量的递减函数;在快速反应供应商完全可靠的特殊情况下,最佳库存政策是基本庫存量策略,最佳定价策略是带减价的价目表政策。此外,该研究证明公司及其客户都受惠于供应渠道多元化和更高的供应可靠性。它还说明了供应渠道多元化对公司现有供应商的影响:如果售价是外生性固定的 (exogenously fixed),则引入额外供应商时,现有供应商總會受到負面影響;但是,如果售价是决策變量之一,则引入竞争对手时,現有供应商反而有可能受惠。他们还发現,供应商提高其自身的可靠性并非始终都能获得更多的订单。
本研究首次考量了有不同备货时间及突发事件风险的多個不可靠供应商的公司,在联合定价与库存控制上的问题。它还首次分析了在动态及随机环境中供应渠道多元化和供应可靠性对供应链所有三方(公司、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