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医疗保健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医疗保健开支在GDP中的占比超过10%。在美国,2016年的医疗保健开支预计達19.6%。人们如何看待其健康风险将会影响到消费者决策,进而影响经济和公共政策。因此,有必要加深了解人们对健康风险的认知。

Dengfeng Yan和石豁达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思考健康风险认知如何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自我肯定 – self-positivity”(当发病率或参考值相当高,而症状等病例信息低时低估风险)和“自我否定 – self-negativity”(参考值低而病例信息高时高估风险)。这是将自我否定纳入健康风险认知的少数研究之一。

作者开展了六项研究,显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如何就参与者对健康风险问题的”心理距离”而产生影响。这里的”心理距离”按照社会距离(例如评估你自身的风险或“其他人”的风险)和时间距离(今天所做的事情,比如吸烟,可能会引起将来的健康问题)加以检测。较大的心理距离与较高的参考值和较低的病例信息相关,反映出自我肯定偏向。较近的心理距离则相反,与自我否定偏向对应。

例如其中一項車實验要求大学生先读一段文字,其中一组读的是吸烟和酗酒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另一组读的是不喝牛奶是主因,然后要求他们评估自己目前或60岁时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骨质疏松症影响到美国55%的老年人,特别是女性。看过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吸烟和酗酒造成的女生,在评估风险时,往往低估其当前风险,反映出自我肯定偏向。但看过骨质疏松症是由喝奶不足造成(这是一种更常见的行为)的男性参与者,则高估其当前风险,反映出自我否定偏向。

“先前的研究表明,自我肯定偏向有不利后果,比如不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最终导致发病率增高。自我否定偏向也可能有显著的弊病,比如误判自己患有严重疾病,鉴于上网获取信息非常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特别大。

“通过记录两类偏向,我们的研究为消费者、保健执业者和卫生领域的公共政策专家提供了明确的应用影响。”

其中一个影响是:政策制定者可以如何编写讯息,鼓励人们改变行为。例如,拿骨质疏松症来说,“强调相对不常见的行为,效果可能不如强调共同的风险行为。实际上,在疾病参考值高的人群中(本例中的妇女),强调吸烟和酗酒等非常见行为的讯息,实际上反而可能产生反作用。这很可能会引发自我肯定效应,导致他们轻视当前风险。”

总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病例风险的认知,例如强调频繁发生的风险行为,来减轻自我肯定。提高疾病参考值的认知,比如强调症状可能与常见病而非罕见病相关,来减轻自我否定。

“此外,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看医生而不是自我诊断是明智的行为,因为病人是‘其他人’,医生将更有可能考虑疾病的参考值,而不是完全受病例症状的影响。这有可能会降低对相对常见病的否定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