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是人,因此,也有普通人的某些弱点。在这些弱点之外,还要加上“定锚偏差”。定锚偏差是研究得最多的认知偏差之一,可导致个人作出不够理想的决定。
人们在作出预测或决定时,过於强调起点,就会产生定锚偏差。就分析师而言,Ling Cen丶希志和魏国强证明,其每股盈利预测(FEPS)受到行业中位数的影响,进而导致他们低估相较于行业平均水准而言FEPS异常高的公司的未来获利能力,而高估FEPS较低的公司。
作者说:“估算公司的未来获利能力是一项复杂任务,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这表明市场参与者可能会依靠显而易见但毫不相关的资讯。
“我们的实证结果始终如一地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定锚偏差,即心理学文献中的重要认知偏差,在此重要的经济背景中影响着个人的决策。”
他们设计了三项定锚检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涵盖1983至2005年的庞大美国资料样本。结果显示,定锚的确在发生,管理者也在对其作出反应。
首先,他们发现, 分析师的EPS预测值接近行业平均值,而原本不应如此接近,这导致分析师低估FEPS高的公司的未来盈利增长率。
其次,未来盈利预期有偏差,一旦披露实际盈利,FEPS高的股票往往 跑赢同一行业FEPS低的类似股票。
第三,管理者似乎意识到这些偏差的存在,并通过分拆股票对此作出反应,以至於其FEPS低於其他公司。
作者说:“我们发现,一家公司的当前FEPS已经大幅高於同行时,即便基本面资讯完全支援上调,分析师作出的上调似乎也并不充分。而对於FEPS低的公司,他们作出的下调也不充分。”
作者还发现定锚偏差存在于投资者。通常,行业平均值较稳定或市场参与者不够成熟时,定锚偏差较强。
作者不仅对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见解,而且根据对预测中定锚偏差的理解,提出了可供遵循的获利策略。作者说: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典型定锚偏差高的公司做多,对定锚偏差低的公司做空,这种对冲组合在我们研究的期间里,可产生0.71%的月风险调整後回报,相当於8.52%的年风险调整後回报。这种交易策略的获利能力对至少持续12个月的投资期限依然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研究还表明,FEPS高的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采取基於股票分拆的公司策略。这种策略可影响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或修正,进而减轻估值偏低的现象,有时可减轻估值偏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