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弹性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渴求的组织特性。各类组织被迫应对近期不断波动的劳动力需求,聘请「非正式」员工,比如签订临时合同的员工。但是,正式工和非正式工一起工作会如何?这对员工和组织机构的意义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

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以前的研究结果都是相互矛盾的。有些研究说,结果对双方有益。正式雇员可以免受需求波动的影响,并得到更有意思的任务,而临时工则享有弹性,能在工作与其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对自己的工作拥有自主权,在不断接受新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技能,同时免受办公室政治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就正式工和临时工对组织机构及其同事的态度而言,混合型工作小组可能也有负面的附带作用。正式工可能担心与在专业训练和组织忠诚上都较欠缺的临时工搞不好关系,并加剧晋升竞争。同样,临时工可能会认为,更多临时同事的存在,会减少他们被组织机构正式雇用的机会。

为了调和这些彼此矛盾的研究结果,香港科大的雪丽、乐华和Lida L. Zhang把正式雇用和临时雇用视为组织机构中工作条件地位等级的组成部分。由于地位与社会身份关联,提高地位的能力就成为一项考虑正式工和临时工态度的重要标准。

作者说:「我们的论点是,他们能强化自身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这一认识,缓和了工作小组中临时工的比例对小组成员成果的影响。非正式工比例高,在自认为升迁潜力低的员工看来是有利的,而在自认为升迁潜力高的成员看来则是不利的。」

在一家临时工占18%、其余都是正式工的澳大利亚组织机构中,作者对124名科研人员做了调查,以此来探讨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目标是确定小组的组成和每个小组成员的感知升迁度如何塑造雇员对其工作小组的重视度(其「工作小组原型效价」)。正如预期的那样,升迁前景较好者对临时工的看法往往较负面,而升迁前景较差者则看法较正面。

在解释后者时,作者说:「当雇员认为升迁机会很小时,他们更有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能使目前境遇有利的条件上,而不是如何改变地位上。正式工可能会把临时工视为把工作变轻松的'助手',而临时工则认为临时同事有助于提供有关在目前组织机构中生存的知识,并帮助他们得到在组织外部迁移的机会。」

对工作小组的态度又会影响员工对其工作小组的认同感以及他们在组织中的自尊度(OBSE)。小组中临时工的人数越多,这些指标就越低。但是,当感知升迁度较低时,临时工人数与工作小组认同感和OBSE呈正相关。

有意思的是,临时工的比例影响了受访者的组织公民行为,但这不由工作小组效价所介导。这可能要归因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原因是人们愿意互相帮助,但不一定愿意帮助组织,所以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断定,这些研究发现对组织机构考虑如何以最佳方式把临时工纳入其工作环境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