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网络个人化技术,网上商户可根据顾客喜好推介产品或服务,从而开拓商机。然而,实际运用个人化技术时需要作出不少重要的决定,比纸上谈兵复杂得多。当中最关键性的是何时向顾客提供推介。
信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目前已可因应个别顾客在网站浏览及点撃活动提出个人化的产品推介。这种推介是配合顾客的喜好而实时进行的,而非根据顾客的固定个人档案而提供的。
Shuk Ying Ho、David Bodoff及谭嘉因通过实验及实地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发现网上商户在进行个人化推介时往往要面对两难。
他们表示:「如果个人化推介程序设计得宜,延迟得出来的个人化推介会与顾客的喜好更吻合,因为这类推介是经过较长时间观察顾客而得来的。」
「相反地,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则时间越长,提供个人化推介的有效性会减退。因为消费者可能会认为已经找到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无须再花时间搜寻。」
三位作者进行研究,邀请了276名学生浏览一间实验性的个人化网上书店,搜寻然后选择一本书籍,然后再请一间网上音乐商店的199个用户搜寻及选择一首歌曲。个人化推介的时间及种类(可适应或固定)因参加者而异。
研究结果显示推介的时机及质素互相影响。例如,在音乐研究中,24%的参加者下载了早期的固定推介,但对于后来才提供的固定推介,下载率下跌至4%,显示当他们有其它选择时,推介与他们喜好的吻合率下降。
至于实时推介,下载率由早期推介的19%只是稍微下降至后来提供推介的17%。顾客倾向较早做决定,因此时间虽然是一个因素,实时推介更能切合他们的喜好。
在研究中,三位作者亦考虑到可影响抽样行为的消费者专业知识,他们发现时间的混合效应对专家来说更显著。
「我们的研究显示动态内容并不一定可轻易地或完全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因为在质素与及时性方面很难做到两全其美。经理还须于较吻合的配对和及时推介之间作出取舍。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用户浏览网站的时间相对较短,延迟推介可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延迟提供推介会较好。」
「与此同时,我们的研究指出消费者专业知识越高,实时推介的效用越大。这个发现为网上商店提供实质的指引,如果知道用户普遍是专家,可以延迟提供推介。倘若能将用户分为专家及新手,更可进一步调校推介的时间性,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BizStudies
网络个人化的时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