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者通常被视为利用高于和低于定价之间的差距来履行价格修正的角色。但是新的研究显示,他们有一个额外的、重要的角色:作为企业投资资本的供货商。
香港科技大学蔡达铭和他的研究伙伴Mila Getmansky、Brian Henderson 和Heather Tookes专注于可换股债券,这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一项重要的融资来源,特别是对公司股票价格属于低迷的困境企业而言。当以往的研究都集中在发行可转换债券需求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上,这一群作者着眼于供给方面- 即是由套利者所提供的。
「可换股市场的大小,有时候可以同新股发行市场互相媲美。一般相信可转换债券套利对冲基金购买了超过百分之75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他们如是说。
这些对冲基金提供一个良好基础来研究影响发行的供应方面,因为能够从中把资金供应的重要措施给隔离出来。作者尤其注重可转换套利对冲基金流向、基金回报及套利者所使用的杠杆程度,利用1995-2008年的美国数据对此等影响进行调查。
他们表示:「由于套利者是市场的主要买家,而可换股债券的价格往往相对于发行基本价值偏低,对于这些套利者资本状况的积极冲击,可能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的压力,使得发行对企业来说更具吸引力。」
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出资金供应的所有三项措施均有积极的影响。当其它一切因素均等时,对冲基金流向一个标准差之增加导致对可换股债券发行者的资金供应增加百分之38.6。
进一步支持这论点的是着眼于外围事件的余波 - 2008年9 至10月期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实施了三星期的卖空禁令。
可换股债券市场中,套利者通常买入被低估的债券而采取淡仓以对冲股票价格风险。这几位作者认为:「能够卖空可转换债券发行者的股票,对可转换债券套利活动至关重要。如果资本供应是对发行有影响力的话,我们应该看到卖空禁令期间发行的下降。」
而这正是他们所看到的。2008年上半年期间,可换股债券平均每周所得款项从九亿四千四百万美元下跌至禁令期间的二千万美元。2008年1至7月间,发行的平均数量从一周近三项下跌至整整三周禁令期内的唯一一项。
「对卖空行为的禁令导致供应条件的不利变化及发行的下降。」他们说。
这个捍卫了他们原来的观点:套利者为可转换债券资本的供给能力,乃是对于驱动发行的重要力量。
BizStudies
套利者作为资本供货商